(于1988年9月28日締結為友好城市關系)
巴新首都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位于巴布亞海岸中央省境內,總面積253平方公里,人口號稱30萬。莫爾以歐文.斯坦利山脈為屏障,兩面環水,一面是天然良港費爾法克斯灣,另一面是珊瑚叢生的大海,山水相依,港灣套港灣,美不勝收。
莫港平均海拔200米,雖地處,但氣候偏干燥,遇大旱年份市區周圍山巒呈現出一片片棕黃色。年平均氣溫在21至32攝氏度之間,每年大體經歷旱雨兩個兩個季節。五至十一月份受“貿易風”影響,東南風持續不斷,降雨量較少,氣候涼爽。十二月至來年四月,受季風影響,常刮西北風,悶熱多雨,白天氣溫最高可至38-39度。全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受上述自然及地理等因素制約,莫港地區林木相對稀少,但連綿的丘陵草原茫茫,植物茂盛,常年花開不敗,爭奇斗艷,香飄萬家。
莫港行政上分為七個月及遠郊大小數十個村鎮。其中港灣區(PORT MORESBY)布羅科區(BOROKO)及霍霍拉區(HOHOLA)等區為商業中心;政治與文化中心相對集中在韋蓋尼區(WAIGANI),政府各主要部委辦公大樓、國會大廈、最高法院、國家博物館、檔案館、藝術展覽館、國家圖書館、農業銀行、郵政總部、巴新大學、行政學院、市政廳、總理府、國賓館、我援建的韋蓋尼體育中心及各國駐巴新使團等,均毗鄰坐落于此。
莫港基本上仍是個商業城市,制造和加工業剛剛起步,尚未形成規模。大中型商業企業均由外國人控制,外國貨充斥市場,物價昂貴,98年消費指數與日本東京持平,通貨率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市郊村落居民至今仍以傳統方式謀生。由于全國每年都有大批游民涌向首都地區,在市郊乃至市區占地搭起的雞窩式住房到處可見,破壞了市容,大煞郊區自然風景,給市政建設和發展規模帶來了麻煩。據估計,92年莫港常住人口中,無業人員在50%以上。鑒于巴新目前尚未建立失業勞保制度,上述人員已成為導致首都地區社會治安日益惡化的根本因素。
1873年,英國船長約翰.莫爾斯比(JOHN MORESBY)在沿巴布亞海岸探險航行之際發現此天然良港,欣然命名位莫爾斯比港,并以其祖父費爾法克斯(FAIRFAX)的名字命名該港所在的港灣。此后,英國傳教士和商人接踵而來,紛紛在費爾法克斯港灣附近的村莊建立落腳點,逐使著一帶成為小城鎮。
20世紀初葉,英國將巴新的巴布亞殖民地交由澳大利亞管理,莫港應運成為該殖民地的統治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莫港曾是澳大利亞北部抗擊日本侵略的前沿戰略基地。
1971年,巴新自治政府宣布莫港為城市,并成立了第一屆市政委員會。74年,自治政府決定,巴新獨立后,首都將設在莫爾斯比港,并將該地區從原中央區劃出。83年,莫港首都地區臨時委員會成立。
莫港現已成為一個新興的中等城市,巴新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其交通、運輸及網絡信息,無論在南太地區,還是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均位居前列。莫港的碼頭可直接停靠萬噸級以上的貨輪;電訊網絡與100多個國家的幾百個城市通聯;首都機場可降各種型號的客貨機,巴新民航與北美、大洋州及歐亞各主要干線相連。
莫港熱帶自然分光迷人,人稱無處不樹,無處不花,無花不美。其獨特的傳統文化令人神往,前往巴新觀光旅游的外國人一年多于一年,莫港作為巴新的窗口城市應接不暇。
莫港現同新西蘭的惠靈頓、澳大利亞的哥本(GAUBURN)和湯斯維爾(TOWNSVILLE)、及斐濟的蘇瓦締結為友好城市。1988年與濟南市結好,十幾年來高層互訪頻繁。2000年,9 月, 楊佩欽副市長和張福山同志率領的濟南市經貿文化團代表中國政府赴莫港訪問,參加了巴新獨立25周年慶典活動。2001年7月,莫爾斯比港市代行政長官伯納德.凱皮特率團對我市進行了友好訪問,受到謝玉堂市長熱情接待。作為回訪,并推動加強經貿合作事宜,同年9月,以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良為團長的濟南市友好經貿訪問團一行9人對巴新、澳大利亞進行了友好經貿訪問。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