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12370100004189605T/2021-00889 組配分類: 公示公告
- 成文日期: 2021-12-01 發布日期: 2021-12-01
- 發布機構: 濟南市氣象局
- 標題: 濟南市氣象局2021年度民主評議問題整改重點承諾事項的進展情況
- 發文字號:
一、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
整改措施:(1)加強天氣總結,不斷提高網格預報訂正水平;(2)提前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不斷提高預警信號的準確率和提前量;(3)基于智能網格預報,實現24小時內逐小時預報、24-72小時內逐3小時預報、72-168小時內逐6小時預報。
進展情況:(1)已完成,并長期堅持。 主動參加中國氣象局、省局組織的天氣過程總結技術交流會。依托周學習制度,開展重大天氣過程復盤總結和歷史重大過程回顧,學習天氣預報知識、衛星云圖和雷達資料分析等。(2)已完成,并長期堅持。依托暴雨、強對流預報技術研發團隊,開展多普勒雷達、風廓線雷達、云雷達、FY-4衛星等新資料的應用研究,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率。加強災害性天氣監視,研判可能發生災害性天氣,提高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發布提前量。(3) 改進智能網格預報訂正流程,將常規的一天2次訂正提升至5次,遇有天氣變化隨時訂正。細化訂正預報時效,已實現24小時內逐小時預報、24-72小時內逐3小時預報、72-168小時內逐6小時預報。其中24小時內逐小時溫度、天氣現象和降水量已通過“濟南氣象”微信公眾號對外服務。
取得成效:通過整改,預警準確率和提前量有所提升,暴雨、強對流預警準確率分別達到了95.24%、96.18%,預警發布提前量分別為92.2分鐘、68.2分鐘,切實發揮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如7月27-30日臺風“煙花”大暴雨天氣和11月7日大暴雪天氣,市氣象臺均提前發布了預警信號,為濟南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早決策、早部署、早防御提供科學依據,均提前下發《關于應對極端天氣調整上下班的緊急通知》。通過優化網格預報訂正流程,提升網格預報訂正次數,彌補了以往傳統的一天發布三次預報的不足,遇有天氣變化隨時訂正網格天氣預報并發布,公眾可通過“濟南氣象”微信公眾號隨時查看最新天氣。
二、提升新媒體氣象服務水平
整改措施:(1)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濟南氣象、濟南氣象服務)、新浪微博(濟南氣象服務)等方式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2)通過微信公眾號(濟南氣象、濟南氣象服務)提供線上開具氣象證明服務。
進展情況:(1)已完成,并長期堅持。通過網站(/col/col33064/index.html)、官方微信(濟南氣象、濟南氣象服務)、官方新浪微博(濟南氣象服務)實時發布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及實況信息,更新及時,為市民出行和防災減災做好氣象服務。(2)已完成,并長期堅持。微信公眾號(濟南氣象、濟南氣象服務)提供線上開具氣象證明服務,公眾或企業可通過“濟南氣象”“濟南氣象服務”微信公眾號,點擊“氣象服務”中的“氣象證明申請”模塊,即可在線完成濟南市區域內氣象證明申請業務,可實現氣象災害證明辦理“零跑腿”,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申請氣象證明。
取得成效:為市民提供多種獲取氣象服務信息的渠道,提高了為民服務水平和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目前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種媒體粉絲有3.1萬,粉絲人數不斷增長。截至2021年12月2日共開具氣象證明550份,其中,“線下”87份,“線上”463份,占84%,極大方便了市民辦理氣象證明業務。
三、增雨保泉,保持泉群持續噴涌
整改措施:堅持“有降水就準備,有預報就值守,有條件就作業”的工作要求,全力實施增雨、增雪作業,充分開發空中云水資源,涵養地下水源,保泉保墑。
進展情況:已完成,并長期堅持。
全面完成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增雨保泉是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任務,也是市人影中心的社會工作承諾。一是年初對全市重點工作任務進行分解,通過三項具體目標推動工作細化具化;二是堅持實行有降水就準備、有預報就值守、有條件就作業的“三有三就”工作標準,凡是預報我市或我市實際出現雨雪天氣,人影中心全體指揮管理人員24小時值守。今年以來,共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419輪次(增雨 379 輪次、防雹40輪次),發射增雨火箭彈807枚、防雹高炮彈363發、燃放碘化銀煙條538根。
取得成效:對濟南“城市名片”——趵突泉持續保持噴涌發揮了重要作用,趵突泉持續噴涌18年記錄繼續保持,兩大名泉創1966年以來最高地下水位記錄。有效的緩解了今年冬春季節泉水水位和農田旱情的緊張趨勢,森林防火期火險等級有效降低,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堅持全年常態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為我市防災減災貢獻了人影力量。人影工作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和廣大市民的關注。
四、為社區居民舉辦氣象知識講座
整改措施:(1)走進社區開展氣象預警信號、防雷等知識講座;(2)組織社區居民參觀山東濟南氣象科普館;(3)推廣“濟南氣象”微信公眾號,將氣象服務信息送達社區居民。
進展情況:已完成,并長期堅持。本著服務經濟社會、保障百姓福祉安康的宗旨,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2021年共開展氣象科普進社區活動16次。以《氣象防災減災知識》《人工影響天氣知識》等為題開展講座,向社區居民普及氣象科普與防災減災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述天氣預報制作、氣象災害預警、氣象災害預防、氣象預報獲取渠道等。發放《氣象災害防御指南》《民法典與生活同行》等科普宣傳資料2000余份,推廣360度科普館云光臨、“濟南氣象”微信公眾號,目前360度科普館云光臨網上參觀點擊量達1.65萬余人。氣象科普志愿者分別到歷下、天橋社區,開展了“走進氣象”主題科普活動。組織全運村社區48人參觀濟南氣象科普館。
取得成效:在氣象科普輔導員的講解和指導下,市民了解了天氣預報制作過程。通過社區實地講解和參觀科普館,市民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氣象知識。提高了市民氣象災害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遇到危險或者自然災害時能從容應對,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