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面向全局、覆蓋全域,需要集眾智合眾力。每一城、每一域都要明大勢、識大局,時刻明晰自身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清醒認識自己的使命所在、職責所系,在宏大格局中展現自身站位和應有擔當。
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報告指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對于濟南而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是必須把握好、落實好的區域重大戰略,是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后的第五大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也是最高層級的區域發展戰略,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及的“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之一。
行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之路上,國家需要濟南做什么?濟南能夠做什么?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省會經濟圈龍頭城市,作為國內大循環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大濟南”如何在大格局中展現大擔當?
看格局——
戰略藍圖承載,妙筆寫好“黃河文章”
提出至今已滿3年的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使濟南真正意義上成為國家頂層戰略布局的“關鍵一子”、成為全國新一輪區域發展戰略重構的“重要一極”、成為輻射帶動黃河中下游城市的“關鍵一核”,為濟南從更高層面、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大支撐。
“如何踐行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是濟南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布,用15個章節、2.5萬字描繪了一幅壯麗激揚的黃河畫卷。濟南在《綱要》中被直接“點名”四次,全文與濟南發展軌跡契合的內容更是不勝枚舉。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綱要》中唯一支持建設的城市新區,被國家賦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示范、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新引擎、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平臺和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區”的重大使命。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
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強調,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由此,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進入了新的階段,濟南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開始書寫新的發展篇章。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在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布局中,打造鏈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節點、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2022年5月20日,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領導推進機制得以構建,起步區獲“頂格推進”。
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山東要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濟南加快發展再賦重任。
……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出3年來,始終堅持高標準頂層設計、高水平規劃建設、高質量推進實施。大河兩岸正在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濟南正在以胸懷大局的視野,用實干的妙筆揮寫“黃河文章”。
看能級——
萬億體量承載,動能、生態、開放活力噴涌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需要有足夠的發展體量做支撐,需要有充滿活力的動能、持續改善的生態、不斷深化的開放來注入動力。
濟南,無疑擁有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規模和實力——
高質量發展能級躍升,有基礎有動力作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濟南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由“量的積累”向“質的躍升”轉變,GDP跨越7個“千億臺階”,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432.2億元,在發展競速跑中跑贏時間,站上了新的高度;十年來,濟南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在大科學裝置建設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歷史性突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397家,“創新動能”愈發澎湃。
生態環境能級提升,有條件有資源作支撐。十年來,濟南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全面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PM2.5濃度下降61.2%,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占比增加106%。國控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好三類水體比例達到100%,受污染耕地均實現安全利用。
對外開放能級提升,有平臺有優勢作支撐。十年來,濟南外貿外資蓬勃發展,隨著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的加速壯大,開放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全市進出口總額保持了年均11.5%的增速,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7.1%,8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濟南。通過不斷拓寬國際物流大通道,加速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前途光明。
看空間——
廣闊空間承載,“東西南北中”皆是發展熱土
宏大的戰略需要廣闊的空間來輻射和承載。如今,這座大河之城加速繪就發展藍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十年來,濟南向四面八方伸展,不再受限于南山北水。
“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新十字”城市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
在東部,濟南中央商務區快速崛起,新興產業加快布局,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迅速發展,齊魯科創大走廊迸發出強勁的“創新動能”;在西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蓬勃發展,一系列好項目、大項目加快建設;在南部,生態保護工作以更大力度推進,綠水青山交相輝映的“南山美景”愈發秀麗;在北部,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的全國第二個起步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加快建設,“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濟南黃河鳳凰大橋等跨河橋隧建成通車,還有更多跨河橋隧已經開工建設或超前布局;在中部城區,一批“老片區”通過保護建設煥發出“新活力”,老城區的品質實現了質的提升……新格局,為這座城帶來了新面貌、新氣象。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真正邁入“黃河時代”的標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崛起。
承載重大國家戰略的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濟南全力以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發展,各項工作進展迅速、成效顯著。放眼大河之畔,在面積達798平方公里的空間,“1+4+16+ N”規劃體系已基本編制完成,市民中心等一批高星級綠建項目已投入使用,“零碳未來生活社區”等超低能耗技術平臺正在加快布局。如今,起步區成為優秀企業、優質項目的“向往之地”,已簽約高端優質項目132個、總投資達3161.2億元,其中世界500強(含中國500強)企業項目38個、央企項目24個、省企項目35個。
廣闊的空間、廣袤的熱土,足以服務和承載大戰略、大格局落地。
看未來——
發展機遇承載,創造奇跡、實現突破成為常態
承載重大戰略,既要有奮斗的沖勁干勁,又需要疊加的機遇優勢。
回望近年來濟南的奮進軌跡,無論是GDP沖上萬億元大關并不斷進階,還是諸多“首個”“第一”等關鍵詞的涌現,這座城市在發展答卷中書寫了太多令人振奮的“答案”。
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奮斗之城——
在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連續4年位列省會、副省級城市組別第一名;在中科院發布的2022數字經濟城市排行中居全國第6位;在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全國第9;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落地建設;在副省級以上城市中率先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在全國公共安全滿意度測評中,連續5年位列前十,獲評“全國最安全城市”。
這是一座前景光明的機遇之城——
戰略紅利交匯疊加、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數字賦能勢頭強勁、人才保障基礎堅實、金融服務優勢突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城市品質生態宜居、人文環境厚重淳樸。善弈者謀勢。“十大發展優勢”的加快塑成,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發展布局上標注濟南,在項目投資中選擇濟南,在深化合作時認可濟南。
如今,濟南正向著“六個現代化強省會”目標疾馳——加快建設動能充沛、實力躍升的現代化強省會,創新涌動、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強省會,功能完備、品質一流的現代化強省會,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強省會,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強省會,治理高效、平安和諧的現代化強省會。
優勢、機遇與勁頭不斷累積疊加,“大濟南”可以在大格局中展現大擔當!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踔厲奮發新時代 勇毅前行向未來
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