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0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22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及7個產業十強名單。據悉,這是我市首次組織開展“濟南民營企業100強”申報發布活動,“濟南民營企業100強”“大、優、強”的特征明顯,營業收入、稅收貢獻、就業人數等均在全市民營經濟中占比較高。
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143.8萬戶,年營收近2.5萬億元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2021年數據看,我市民營經濟主要呈現出“44689”的結構態勢,即: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41%的GDP、47.5%的稅收、62.9%的有效發明專利、89.3%的城鎮新增就業、98.9%的市場主體。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143.8萬戶,年度營業收入近2.5萬億元,年度稅收近730億元,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今年以來,市民營經濟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民營經濟發展,提出“12356”總體思路,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聚焦骨干型、成長型、潛力初創型三類企業,建立“三個百企”培育庫,分別制定15條個性化、6條共性綜合培育措施,大力實施梯度培育計劃,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濟南民營企業100強”“大、優、強”的特征明顯
為進一步展示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成效,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實現新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民營經濟局、市工商聯會同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及各區縣,開展了2022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申報發布活動。本次申報發布活動是我市首次組織開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活動自6月份啟動以來,各級民營經濟部門和工商聯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廣大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踴躍報名。評選參照國際慣例和國家、省里的做法,以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為主,綜合考慮經營規模、利潤稅收、員工就業、黨組織建設等多項因素,實行環保、信用等負面清單一票否決,經過企業自愿申報、區縣初審、市級聯合復審、社會公示等步驟,最終確定了2022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及7個產業十強名單。
本次“濟南民營企業100強”都處于全市民營市場主體的第一方陣,“大、優、強”的特征明顯,營業收入、稅收貢獻、就業人數等均在全市民營經濟中占比較高。泰山鋼鐵、九羊集團、齊魯制藥、圣泉集團、玫德集團、明泉集團等多家企業作為產業鏈“鏈主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在帶動民營經濟轉型、增強民營經濟韌性、推動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前三甲”為泰山鋼鐵、九羊集團和齊魯制藥
從發展規模看,民營企業100強主要經濟指標較上年均有新的突破。營業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2家、100億至500億元的企業10家、50億至100億元的企業10家、10億至50億元的企業71家、10億元以下的企業7家。“前三甲”為泰山鋼鐵、九羊集團和齊魯制藥,均入選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中,泰山鋼鐵、九羊集團邁入500億元大關,齊魯制藥跨入300億元門檻。潤華集團、東泰進出口、銀豐投資、圣泉集團、泰威冶金、寶元商貿等6家企業跨入100億元營收門檻,均入選2022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
從發展質量看,民營企業100強總資產達到3857.9億元,較上年增長12.5%;營業收入4884.4億元,增長13.2%;納稅總額142.1億元,增長16.7%;利潤總額280.1億元,增長2.7%;吸納就業23.6萬人,新增2萬人。
從創新能力看,民營企業100強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68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來源于自主研發,44家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合作,7家參與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建設。39家企業所屬子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達118家。
從產業分布看,民營企業100強涉及11個產業,其中,商貿流通產業、精品鋼和先進材料產業的營業收入達千億元以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資產、利潤、納稅、吸納就業等指標均居于前列,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長潛力較大。
從區域分布看,14個區縣有企業入圍百強名單,數量較多的有6個,其中高新區15家,歷城區14家,萊蕪區12家,歷下區11家,章丘區11家,槐蔭區10家。
此外,7個產業十強的入圍企業也都是所在產業的領頭企業和佼佼者,共有51家企業同時入圍濟南民營企業100強。精品鋼和先進材料產業創收第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在資產、利潤、繳稅和吸納就業方面均領先。七大產業十強夯實了民企100強的根基和支撐,對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增強經濟韌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專精特新”賽道,濟南跑出加速度
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