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是今冬正式供暖日,也是燃氣冬運開啟時。10月20日上午,濟南能源集團召開2022—2023年冬季雙氣保供迎峰動員會,以自有熱源11月1日具備啟爐升溫條件為節點目標,打響今冬雙氣保供戰役。
群眾期盼有回應 新增三大熱源改擴建項目
城市集中供熱關系千家萬戶,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實事之一。今年以來,濟南能源集團實施了熱源項目、管網互聯互通等重點工程,切實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距離2022—2023年采暖季正式供熱僅剩不到一個月時間,濟南能源集團各項準備工作都到了攻關決勝階段,正加緊完成工程收尾調試。按照計劃,丁字山“煤改氣”項目、長清熱電擴建項目10月底完工,大學科技園燃氣鍋爐二期項目11月15日具備試運行條件;北郊—黃臺聯網聯供項目已全線貫通并注水冷運,舜耕路“汽改水”工程基本完工,運行23年的蒸汽供熱管線將退出歷史舞臺;464座住宅小區自管站(網)提前完成升級改造,現已具備供熱條件;匡山、綠園接管用戶本采暖季可正常供熱,不斷提升供暖效果;全部清潔取暖項目施工和設備調試驗收10月底前完成,達到運行條件。
溫暖過冬有底氣 完成煤炭存儲30余萬噸
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充足的熱源和氣源是根本前提。供暖臨近,濟南能源集團正組織所屬供熱、供氣企業統籌做好熱源氣源準備工作,保障198萬戶熱用戶、228萬戶燃氣用戶冬季正常用熱、用氣。
熱源方面,濟南能源集團將以“零非停”、熱源設備“備而能用”為目標,做好自有熱源調試,確保11月1日具備啟爐升溫條件,并與外部熱源兩大電廠保持緊密聯系,保證供熱安全穩定。值得一提的是,濟南能源集團所屬濟南熱電集團已存儲煤炭30余萬噸,可滿足30天用量,并隨時動態補充。
氣源方面,濟南能源集團組織所屬山東濟華燃氣、濟南港華燃氣堅持購儲銷一體化推進,協調上游中石化、中石油最大限度爭取合同氣量,同時,參與上海、重慶天然氣交易平臺競拍;合理利用濟南曹范LNG調峰儲配站、西泉瀘LNG調峰站等自有儲氣調峰設施,采暖季前應儲盡儲;充分借助氣煤聯動和高壓天然氣北環線全面貫通優勢,全面保障用氣需求。
“天藍冬暖”有保障 1365萬平方米利用新能源供熱
聚焦“雙碳”戰略目標,濟南能源集團在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基礎上,持續優化能源結構。今冬采暖季,濟南能源集團利用新能源供熱面積達到136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4萬平方米。
結合即將到來的運行季,濟南能源集團將繼續穩步推進多種清潔能源替代,促進用能結構日趨合理;在現有新能源基礎上,加大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空氣源、光伏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等開發應用;積極探索新能源經濟運行模式,運用信息化智慧調控手段,結合歷史運行數據和實時氣象信息,完成未來用能負荷、用能成本等預測,建立新能源運營管理標準化模型,打造清潔型多能源互補體系。
為正確處理好冬季運行與能耗“雙控”(即總量控制和強度控制)、生態環保的關系,濟南能源集團今冬將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在熱源生產環節,確保環保設施連續穩定運行,確保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燃氣鍋爐低氮運行;對施工工地管理,嚴格落實“四個一律”和“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做好燃煤、灰渣、石膏運輸以及煤場、渣場覆蓋,做好篷蓋、噴淋等降塵措施。
雙氣保供有智慧 構建人工智能供熱系統
冬季保供戰役要想取得全面主動,必須依靠強大的數據統計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讓數據最大化創造價值。在市民看不到的地方,今冬雙氣保供工作有了數字轉型、智慧化升級帶來的新變化。
濟南能源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依托ERP(企業資源計劃)平臺,集團推進數據資源“一腦統管”,建設全網供熱智慧大腦系統,將應用范圍由上一采暖季的黃臺西線、北線片區覆蓋至全網,構建自感知、自分析、自診斷、自主優化調節的人工智能供熱系統,實現氣煤聯動、源網聯動,構建保障有力、協同高效的冬季氣熱保供體系。
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濟南能源集團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96969更加數字化、智能化。據悉,濟南能源集團全方位借助ERP系統,實現信息化支撐、精細化服務、網格化管理的聯動綜合服務模式,打造能源行業領先的智慧客服系統。下一步,供熱熱線系統將上線客服助手、線上咨詢、智能外呼等功能,提高熱線服務質效,有效降低高峰期呼損率。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