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從濟南市人才服務中心獲悉,我市在全國率先打造人才電子信用檔案平臺,動態抓取人才成長軌跡數據,精準繪制人才“畫像”,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全生命周期服務人才創新創業。
濟南將建立統一規范的人才電子信用檔案標準作為首個“突破口”,對各項人才數據進行清洗整理、明確屬性、完善標簽、智能歸類,人才數據標簽擴展到10大類181項,涵蓋了人才基礎信息、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戶籍等信息類別,形成了一整套人才電子信用檔案標準。濟南人才電子信用檔案匯聚了人才社保、公積金、房產信息、知識產權、論文著作、榮譽稱號等領域數據,結合人才項目申報、政策兌現、服務落實等內部數據,建立了動態的人才數據資源匯聚渠道,定時抓取、全量更新。每一名人才來(在)濟的成長軌跡都在線記錄,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可信的數據環境,確保人才信息安全,形成257萬份可信的人才電子信用檔案。通過人才電子信用檔案,可提取人才典型特征標識,構建精準度高、泛化度廣的標簽體系,不同維度標簽互相聯系,共同整體描述人才特點屬性,繪制出準確率高、時效性強的人才“畫像”,可視化技術全景呈現人才來(在)濟的成長軌跡,數據成為人才最客觀的“記錄者”。
此外,濟南人才電子信用檔案拓展了政務服務場景,各類政務數據的全量匯聚、互聯共通,有效推動了普惠性人才政策兌現流程再造,“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提高了人才服務工作的精準度,增強了人才的獲得感、滿意度。截至目前,平臺已落實政策推送400萬余次,服務企業10萬余家、人才113萬余人,為28811名高層次人才發放生活和租房補貼68997.7萬元、博士后留濟補貼4678.75萬元,為2.84萬名“泉城人才金卡”持卡人才提供19項綠色通道服務和157項專屬市場化服務。人才政策兌現智能化、服務前置化,再次展現了濟南人才電子信用檔案的“實力”。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首批“海右名家”產業領軍人才申報遴選工作展開
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