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無廢城市”主要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日前,《濟南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在11月18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實施方案》提出了2025年的近期目標和2035年的遠期目標,以及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8項重點任務。
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固體廢物管理經驗做法
今年11月9日,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標志著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全面啟動?!秾嵤┓桨浮访鞔_了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指標,科學謀劃了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城市固體廢物污染問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施方案》明確了“無廢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提出了2025年的近期目標和2035年的遠期目標。近期目標為:“到2025年,‘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和無害化處置能力顯著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初步顯現,‘無廢城市’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基本建立,‘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無廢城市’主要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固體廢物管理經驗做法”。遠期目標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體系,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無廢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2025年年底前,建成1800個以生活垃圾分類為特色的村莊
根據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目標,《實施方案》著眼加快綠色發展,針對固體廢物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圍繞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廢棄物、生活源固體廢物、建筑垃圾和危險廢物五大領域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提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8項重點任務。
差異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總體設計,根據“無廢城市”建設各項任務,制定部門責任清單。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無廢”示范區建設,探索固體廢物治理新模式。完善空間差異化“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機制,區縣因地制宜推進實施。
打造“無廢細胞”工程。以生活垃圾分類、農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建設“無廢”農村,2025年年底前,建成1800個以生活垃圾分類為特色的村莊,建設50個以農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為特色的村莊。開展“無廢工廠”、“無廢園區”建設,打造“無廢”工業,2025年年底前,建設20家以上“無廢工廠”;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2至3家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開展“無廢園區”建設。開展服務業“無廢細胞”建設,引導培育一批“無廢景區”“無廢商超”和“無廢酒店”,建設一批“無廢學?!薄盁o廢機關”和“無廢社區”,共享共建“無廢”生活。
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生產。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動實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源頭減量。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到2025年,創建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40家、綠色設計產品20種以上。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逐步擴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規模,提升綜合利用能力,降低貯存處置量。強化園區循環化改造,到2025年,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推進綠色園區建設,到2025年,創建市級及以上綠色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區)15家以上;省級生態工業園區比例力爭達到工業園區的50%以上。
推行農業綠色生產。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到2025年,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較2020年下降6%左右,農藥施用總量較2020年下降10%左右。提高秸稈和糞污綜合利用水平,探索“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新模式,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達到98%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加強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到2025年,農膜回收率達到95%左右。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