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22年臨近收官。
眾所周知,四季度交出優秀“成績單”,是實現全年發展目標的關鍵。發展“競速跑”進入最后一程,濟南將以怎樣的勢頭沖刺?未來,濟南如何在鞏固企穩態勢下實現能級躍升?
運動員最后沖刺的時候,往往勢不可擋。城市發展亦如此。
連日來,濟南市委、市政府接連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安排部署四季度以及下一步重點工作,釋放出了強烈信號:“保持清醒頭腦,認清當前形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難而上,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面對困難和挑戰,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面對即將沖刺撞線的“競速跑”,濟南的信心從何而來?
沖刺,要鞏固“穩”的基礎
近期,前三季度濟南經濟運行數據出爐,3.1%的增速跑贏了全國。數據的背后,我們看到了濟南的“穩”,更看到了信心。
今年以來,濟南克服了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等挑戰,頂住多重壓力,前三季度仍能保持經濟穩健向上,為全市經濟發展增添了信心。
信心的來源在哪?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前三季度濟南經濟從整體看,全市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生產企穩復蘇,消費市場逐步回溫,經濟運行積極變化增多,企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呈現許多亮點:
全市進出口總額1656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出口1031.8億元,同比增長28.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8.5億元,同比增長4.1%;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56.1%,較上半年擴大2.4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0.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5%;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為5505.6億元,同比增長3.9%……
應對當下濟南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要不斷讓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放水養魚”,也要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
這方面,今年以來,我市公布《濟南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濟南市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兌現工業強市扶持政策22項、開展十大行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后發布《濟南市人才服務支持政策(30條)》《濟南市人才發展環境政策(30條)》等專項人才支持政策,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如今,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起到的“化學反應”越來越明顯。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沖刺四季度,全市上下需要繼續將各項政策舉措抓實抓細,讓利好真正惠企惠民,鞏固全市經濟企穩態勢。
沖刺,要把握難得的“機遇”
在做好“穩”的文章下,濟南還需要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機遇與發力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進行科學謀劃,擘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是未來發展的科學指引。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對照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一系列經濟發展方面的部署,可以發現,濟南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報告精神契合相通。這也讓濟南更有動力在這些方面繼續“深耕”,搶抓發展機遇,乘勢而上作為。
特別是濟南在先進制造業、數字產業方面亮點明顯,實體經濟動能強勁。
從2018年到2021年,濟南市工業營業收入連續三年跨越三個千億臺階,從5192億元增長到8336億元。今年,濟南的工業承壓奮進,截至9月末,全市當年新增入庫工業企業396家,前三季度產值合計同比增長59.5%。同時,濟南借助數字經濟引擎布局新賽道,數字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45%。
今年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將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條產業發展的路子,與黨的二十大擘畫的發展藍圖高度一致。
未來,在把握住沖刺方向的同時,聚焦具體項目建設,保持住“沖”的勁頭,濟南的發展能級一定能拾級而上、再創新高。
沖刺,要保持“沖”的勁頭
重大項目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前三季度,濟南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較1-8月提高2.5個百分點,呈現回暖向好趨勢。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從今年濟南大干快上的一批項目中能夠找到濟南承壓前行的答案——
比亞迪陸續在濟南投建包括芯片、電池、汽車在內的工廠和產業園區等項目,今年以來,工程建設進展迅猛。7月16日,位于高新區的濟南弗迪電池項目啟動通線,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規劃建設16條動力電池生產線,滿產產能30GWh/年。
8月26日,“大氣霾化學”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啟動會暨大氣環境模擬系統開工。
9月27日,濟南首個跨黃河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開工。
濟南軌道交通8號線、9號線接連開工。
……
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工,凸顯了濟南高質量發展的實力,也是濟南未來發展的后勁所在。
今天的項目就是未來的產業,抓項目必須早動手、早謀劃。
在10月29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會議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強指出,要盯牢實體經濟項目、高水平項目、投資體量大的項目、央企和省屬企業項目、四大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按照“突出重點、講求細節、壓實責任、形成閉環”要求,加大項目謀劃招引力度,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項目支撐。
10月30日召開的市委財經委專題會議,研究全市基礎設施項目策劃儲備工作。劉強強調,“要及早謀劃、超前考量,列出2023年開工建設的項目清單,確保項目儲備充分”“提前做好項目論證、項目立項等工作,抓好各項工作環節銜接,切實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
這兩場會議釋放出了“抓大項目、好項目,大抓項目”的明確信號。濟南不僅要沖刺四季度,更要搶得2023開門紅。
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季,也是明年工作起好步、開好頭的關鍵節點。當前,全市上下都在積極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濟南落地生根。擎著“上”的勢頭、保持“沖”的勁頭,濟南一定能贏得發展“高分”!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