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
11月6日,正在黃浦江畔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客商參展。
隨著盛會的舉行,一座溝通國內外市場的橋梁搭建而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向世界開放,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與國內各地交易團深入洽談、推進合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并致辭時強調,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我們要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增強各國發展動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如此高規格的國家級展會,其機遇之多可想而知。對于致力于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的濟南來說,這場盛會是展示大城風采、無限機遇、高能平臺的好機會、大舞臺。
在新發展格局之中,既要“走出去”,又要“請進來”。參加進博盛會,濟南“泉”心“泉”意,共有1189家單位注冊報名,參會人數共計3771人,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更是帶領濟南代表團提前3天抵達上海考察招商。推介招商,濟南誠意滿滿,4場產業推介和項目簽約會全是干貨……濟南走進了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朋友圈”,一個個滿含未來發展機遇的項目達成簽約。
越開放,越發展。進博會正在進行,濟南“大招”頻出,這蘊含著怎樣的“開放密碼”?自信的濟南又是如何加速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有備而來精心籌謀,這樣的濟南誠意滿滿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11月4日晚,進博會開幕。而濟南的“進博文章”早已從容起筆。
早在進博會開幕前3天,于海田就已帶領濟南代表團“走出去”抵達上海。在短短3天時間內,濟南代表團格外忙碌,馬不停蹄地拜訪企業、考察招商、洽談合作……借助進博會的“東風”,“濟南機遇”唱響黃浦江畔。
梳理3天來的行程單,不難發現濟南謀篇布局“有高招”。到訪蘇伊士環境集團,推進商河固廢綜合處置中心項目建設;到訪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探討高端包裝配套和再生資源回收;到訪采埃孚股份公司,推介濟南新能源汽車制造零部件配套市場;到訪康寧公司,推動康寧新材料模塊化智能制造中心項目早日落地……
到訪的企業,無一不是可以助推濟南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的業內翹楚。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也是本屆進博會濟南開展4場系列活動的“主題詞”。通過4場產業推介和項目簽約會,濟南代表團推介了濟南機遇、營商環境、產業鏈群、產業生態以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兩大平臺載體。“濟南機遇”“濟南優勢”“濟南精彩”一時在黃浦江畔廣為人知。
努力終有收獲。進博會期間,濟南市17個重點項目實現簽約,合同外資額6.84億美元。其中,11月5日活動集中簽約15個重點外資項目,在黃河流域國際貿易便利化合作論壇活動上簽約2個項目,涉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項目領域與濟南四大主導產業“高度契合”。 奔馳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的“濟南號”,在這場面向世界的盛會上收獲頗豐。
視招商為“生命線”,這樣的濟南“底氣”十足
在一系列喜人收獲的背后,濟南的“底氣”從何而來?
其實,開放包容的“基因”,濟南自古有之,這座城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主動自開商埠的內陸城市。近年來,濟南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并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隨著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的加速壯大,濟南開放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十年來全市進出口總額保持了年均11.5%的增速,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7.1%,8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濟南。
如今的濟南,經濟總量達到1.14萬億元、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發展韌性強、后勁足,充滿生機、潛力無限。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數字賦能勢頭強勁、人才保障基礎堅實,優勢明顯的濟南正日益成為投資的沃土、創業的樂園。
在濟南,招商引資被定位為貫穿經濟工作的“生命線”。
6月29日,全市雙招雙引工作會議召開,掀起全市上下“大招商、招大商”新熱潮,全省首創的“投促+部門+區縣+園區”招商工作體系,合力效應持續擴大;8月30日,濟南市重點招商項目視頻集中簽約活動舉辦,簽約項目198個,項目總投資額逾1500億元,合同外資額約12億美元;據全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智能化管理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庫管理的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2104個,其中在談項目737個,簽約項目275個,落地項目1092個……
這片被泉水滋養的投資沃土,正加速形成海內外創業者、投資者的強力“磁場”。
胸懷大局乘“河”出海,這樣的濟南前景無限
大投資、好項目紛至沓來,項目落地濟南的發展機遇與前景如何?
3年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讓濟南第一次真正融入了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這也為濟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對于濟南而言,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正是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
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獲批建設為濟南拉開了發展空間。眺望黃河之畔,面積達798平方公里的“未來之城”已成為優秀企業、優質項目的“向往之地”。截至目前,累計簽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優質項目141個,總投資約3365億元。
進博會期間,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首批合作機會清單發布會暨跨國公司懇談會在上海舉辦,起步區首批25條合作機會清單亮相進博會。這份沉甸甸的清單,涵蓋綠色建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生態環保、金融5大領域,總投資約1222.7億元。清單一發布,吸引了諸多世界500強企業、行業巨頭的目光。
戰略紅利的交匯疊加讓濟南乘勢而上,也讓這片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投資興業的廣闊平臺。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開放的濟南張開臂膀擁抱世界,廣大企業也將投資創業的方向“瞄準”濟南!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