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經進入尾聲。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濟南交出了什么樣的答卷?
這是一份承壓前行、迎難而上的答卷。堅韌的濟南,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滾石上山、越難越進,經濟總量、發展能級邁上新的臺階。
這是一份活力涌動、動能澎湃的答卷。創新的濟南,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力”不斷增強。
這是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果敢的濟南,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拼盡全力守好身后的“生命防線”,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這是一份品質提升、心所向往的答卷。暖心的濟南,持續優化發展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讓這座城市成為投資興業、成長成才、安居樂業的“首選之地”。
這是一份擁抱世界、對外開放的答卷。開放的濟南,走出去、請進來,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站上世界的舞臺展示濟南精彩、濟南機遇、濟南未來。
這是一份團結奮斗、斗志昂揚的答卷。拼搏的濟南,牢記“細節決定成敗、責任決定成效”,無論是逆風而行還是乘勢而上,頑強的濟南人總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
這是奮斗的2022!揮筆作答發展考卷,濟南拼盡全力。
即將迎來的,是充滿希望的2023。濟南重整行裝再出發!
承壓前行,發展能級持續躍升
大河時代,大城逐夢。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濟南作為省會,走好新的趕考路,最重要、最關鍵、最根本的,就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責無旁貸的擔當、堅定堅決的行動,勇當“三個走在前”排頭兵,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局面。
奮斗的2022年,濟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點定位順應發展大勢,重大國家戰略加快落地實施,省會高質量發展戰略紅利不斷釋放。讓各界為之矚目的高質量發展成就,有著眾多生動注腳——
工業強市戰略強勢推進,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城市發展更具優勢與韌性:盡管遭遇階段性下行壓力,但伴隨各項惠企紓困政策的逐步落地和供需銜接的向好改善,濟南工業生產出現企穩復蘇、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收窄0.9個、0.4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56.1%;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19.8%,拉動全市增長0.6個百分點,而高附加值產品中,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1.9%,鋰離子電池達到上年同期的10.8倍,有力填補了產業領域空白……
國家戰略強勢賦能,高質量項目建設發力,為城市積蓄澎湃動能: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醫療硅谷核心區域,建設占地77畝、床位1000張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項目啟動,未來將與相關醫療科研機構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國內頂級的中西醫結合腫瘤醫療集群;命名為“泉城一號”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濟南成為國內首個完成商業航天“通信、導航、遙感”三個重要領域全面布局的城市;總投資約80億元、總建設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浪潮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項目啟動,引入綠色節能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將提供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算力服務……
這是濟南城市發展能級實現躍升的縮影。2022年,面對疫情沖擊和多重壓力,濟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發展能級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心城市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國內大循環戰略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的作用越來越關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2年的濟南,越來越多的“高質量GDP”支撐城市不斷向更高目標沖刺,一座強有力的新濟南正強勢崛起。
活力涌動,創新動能匯成澎湃之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今年以來,濟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布局高端前沿產業,數字經濟動能加速釋放,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全面突破,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錨定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動搖,濟南積極完善創新平臺建設。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邁出了堅實步伐,齊魯科創大走廊等重大載體建設“連線成片”,山東產研院、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大學龍山創新港“四大創新圈”已初具規模。豐富的科技資源、完備的科創平臺,為企業提升科技含量和競爭力提供了堅實支撐。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既是濟南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也是加快創新發展的重要高能級創新載體。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今年以來,濟南起步區不斷完善規劃體系,創新發展成效初步顯現。比亞迪濟南基地首臺整車下線,創造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濟南速度;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完成20兆瓦燃氣輪機研發制造,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目前,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及綠色數字城市平臺開始試運營,落地“引爆型”產業項目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加大科技企業培育力度,濟南全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2022年,濟南取得多個科技創新的“世界第一”“全國首創”:國內首個超算互聯網工程在濟南上線;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發射升空;濟南伊萊特打造的“最大的整體環軋鋼環”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成功;“大氣霾化學”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啟動會暨大氣環境模擬系統在濟南開工;世界首個電磁橇設施在濟南成功運行……
加快數字化變革,催生新動能、增強創新優勢。今年以來,濟南堅持把數字濟南建設作為推進濟南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不斷推進各領域數字變革創新,讓“數字動能”愈發強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建成開通濟南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啟動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累計建設5G基站3.8萬個,濟南在2022數字經濟城市排行榜中居全國第6位,入選全國首批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城市……
2022年的濟南,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不斷開辟,城市發展的活力更加澎湃涌動。
人民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2022年,濟南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全力穩好就業民生基本盤。今年以來,濟南持續擴大就業崗位,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已為7.6萬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5.7億元,穩定崗位127.6萬余個。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聚焦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濟南城市居民低保標準提高至每月995元,農村居民提高至770元。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22萬套,改造老舊小區2000余個,新建、改建租賃住房7.3萬套。聚焦“一老一小”服務保障,累計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3683處,老年人助餐場所站點的鎮街覆蓋率達到100%。城市“15分鐘健康服務圈”逐漸完善,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建成使用,社區醫院數量位居全省首位。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校區正式啟用……
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挑戰,濟南及時分析研判形勢,提高處置效率。今年春天,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考驗,濟南在不搞“全部靜止”的前提下,采取“以快制快”的科學處置方法守護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當前,面對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任務,濟南堅持重點防控和社區防控“4+1”相結合,健全完善分級診療體系,進一步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全力保障藥品生產儲備供應,滿足群眾就醫用藥需求。按照“不停產、不停工、不停運”三不停原則,實現“三保障”:城市整體運行不斷、市民群眾基本生產生活不斷、重點項目生產建設不斷,確保城市平穩正常運行。
2022年的濟南,厚厚的“民生賬”映射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傳遞出個體與城市共同進步的城市溫度。
品質提升,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城市的功能品質決定了一座城市的發展質量。濟南始終把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扛在肩上,一萬平方公里的泉城大地見證著品質濟南的豐碩成果——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這座城市更加宜居。
在勇奪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四連冠”的基礎上,這座城市繼續加壓奮進,吹響了“提升城市軟實力創建文明典范城”的號角,開啟“十大攻堅行動”和建設“十大之城”的新征程。市容市貌凈化美化綠化、交通秩序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社區小區服務提升等一系列具體舉措為市民生活品質提升保駕護航。不久前,《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印發,“歷史城區”“二環以內”“中心城區”“市域范圍內其他城區”四大更新圈層出爐,不斷提升的城市空間環境品質令人期待。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座城市更加宜業。
作為改革熱度指數排名省會城市第1位、營商環境評價居全國第9位的城市,濟南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實踐。“拿地即開工”、成立全國省會城市首個市級企業服務中心等創新舉措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涉企服務“一口辦理”、“鏈上自貿”等改革成果在全國推廣。“泉惠企·濟企通”平臺構建起了政企聯通的“高速路”,實現了由“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的巨大轉變,使得惠企政策“精準推送”。不僅如此,《濟南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單》等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為濟南企業做大做強助了“一臂之力”。
生態環境愈發美好,這座城市更加宜游。
滿城靈動的泉水是濟南的靈魂,也是濟南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10月11日,泉城迎來一次值得歡呼的“重要時刻”。自2003年復涌后,連續噴涌19年的趵突泉,水位達到30.27米,創下57年來最高地下水位紀錄!這背后是濟南千方百計節水保泉的努力,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今年1—7月,濟南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中提升12個位次,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2022年的濟南,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之城”更加深入人心,一幅新時代“鵲華秋色圖”躍然紙上。
擁抱世界,開放包容遨游藍海
開放是走向繁榮興旺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主動自開商埠的內陸城市,開放包容的“基因”刻在了城市的骨子里。
當前,濟南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隨著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的加速壯大,濟南開放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
開放,既要“請進來”,又要“走出去”。
蘊含廣闊機遇的國際盛會是濟南主動出擊、搶抓機遇的“舞臺”。11月初,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黃浦江畔拉開帷幕,濟南果斷出擊。進博會開幕前三天,濟南代表團提前抵達上海,馬不停蹄地拜訪企業、考察招商、洽談合作。努力終有回報,進博會期間,濟南市17個重點項目實現簽約,合同外資額6.84億美元。同時,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首批合作機會清單發布,25條合作機會清單涵蓋綠色建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生態環保、金融5大領域,總投資約1222.7億元。清單一發布,吸引了諸多世界500強企業、行業巨頭的目光。
時間來到6月,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期間,“濟南元素”同樣在這場國際級盛會上頻頻閃耀,收獲19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額約18.25億美元,合同外資6.63億美元。
如今,濟南“走出去”的步伐更加鏗鏘,拉開了“出海”拓市場的大幕。12月17日,濟南市赴香港經貿洽談團和濟南市赴新加坡招商推廣團率先出發,將于12月18日—12月22日開展為期5天的經貿洽談交流活動。此外,濟南已組織全市50余家企業,將于12月下旬開始分別到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歐洲等地開展貿易洽談活動。
2022年的濟南,更加開放包容、自信從容,正張開雙臂“泉”力擁抱世界。
團結奮斗,展現新氣象贏得新未來
2022年,奮力走在前、開新局的濟南,運用科學細致的方法論、凝聚團結奮斗的精氣神,用迎難而上的實干擔當化解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展現新氣象、新境界、新作為——
思想指引行動,方法決定成效。濟南明確提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好,把省委工作要求執行好,把強省會建設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全面、系統、辯證地看問題、作決策、抓工作。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突出重點、講求細節、壓實責任、形成閉環”。
立足新發展階段濟南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濟南鮮明提出今后五年加快建設“六個現代化強省會”具體目標;面對地區間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全市雙招雙引工作會議吹響了全市大抓人才引育、大抓項目招引的“沖鋒號”;面對城市發展的迫切需求,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傳遞出強烈信號,全力打造黃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和創新高地;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新任務,濟南疫情防治省市區一體化指揮部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防控指揮體系,調整充實人員力量,確保高效有序運轉”“提升工作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努力解決群眾訴求,全力做好群眾工作”……
美好的藍圖需要實干擔當,團結奮斗才能變為現實。2022年,全市上下萬眾一心、迎難而上,思想不斷解放、眼界不斷開闊、理念不斷更新,專業務實的能力作風、勇毅前行的拼搏干勁更是不斷提檔升級。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路上,濟南沒有滿足現有成績,而是樹立更高標桿,向著“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目標進發;在濟南實現“雙萬億”奮斗目標后,濟南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力促經濟發展,未雨綢繆布局復工復產,扎扎實實推動“城市重啟”,以爭分奪秒的加速度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歷數2022年的每一個標志性突破,哪一個不是靠全市上下的團結奮斗和實干擔當來取得?今天的濟南,格局高遠、活力四射、作風踏實、機遇無限,不斷突破自我、向上登攀,正全力以赴增強對全省、對黃河流域的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引領推動濟南都市圈、山東半島城市群、黃河流域乃至北方地區高質量發展。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當時間的指針即將撥向2023,始終保持攻堅克難的勇氣、只爭朝夕的勁頭、善作善成的定力,濟南就一定能再次交出一份人民滿意新答卷,創造濟南發展新輝煌!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前11月外貿總值1988億元
12-14
泉城曬出“雙十一”電商戰報
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