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動商戶積極性,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加大宣傳和獎懲力度是關鍵”“我既是一名政協委員,又是一名城管工作者,有效推進‘門前五包’工作,區城管局要牽頭抓總,做好多部門溝通協調”……為助力平陰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構建“民建民管、民治民享”大城管體制,平陰縣城市管理局于去年4月創辦《街坊》欄目,廣受好評。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搭建“商量在平陰”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平臺,平陰城管打造《城管大家幫 商量在街坊》欄目,目前已制作2期,開展4次協商,百余人參與,被轄區居民親切地譽為“平陰的焦點訪談”。
創新機制 將協商推向街頭巷尾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城管大家幫商量在街坊》堅持“為民、新民”理念,重點聚焦群眾關注的城市管理難點熱點問題,把協商議事活動推向街頭巷尾,組織政協委員、群眾到城市管理一線,以“政協委員+群眾+觀察員”為主體,通過“現場采集群眾意見+協商成果+部門落實”三位一體相結合方式,打造“一事一議一節目”模式,將協商真正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平陰縣成立城市治理觀察團,聘任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群眾代表等17名觀察團成員,參與城市管理、建言獻策。在采納商量成果的基礎上,實行“五部門包街責任制”,推動“門前五包”工作落實,探索建立“見面、建群、督導、評比、獎懲”五步工作法,評選“我為城市增光”示范標兵,將“五部門包街責任制”+“門前五包”五步工作法的翠屏模式推廣至縣城16條主次干道,實現市容環境面貌大變樣大提升。
精準管理 “線上線下”齊動員
自《城管大家幫 商量在街坊》欄目開辦以來,結合政協委員自身的特長和特點,平陰縣先后開展了“關于優化提升錦東公園座椅條件”“流動商販的出路在哪”等“微商量”活動,同時將活動成果及時進行轉化,協調有關鎮街建設改造設置5處便民市場,在市場建設中預留流動商販、季節性農副產品攤位,有效化解了創城中的一大難題,真正使政協委員履職“活”起來,城市管理“動”起來。
圍繞民生期盼,一條條建言蘊含著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平陰城管充分利用欄目發動群眾,提升了居民“各掃門前雪”意識。例如:翠屏街陽光大姐家政公司將城市管理融入員工百分制考核,實現了“早打掃、午灑水、晚收拾”,帶動了周邊200余家商戶門前“干凈”起來。面向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每期節目后面都設置了留言板塊,方便集中民智民意,為科學決策提供更多參考。
部門聯動 架起多方溝通橋梁
城市管理牽扯面廣、涉及部門多、綜合性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眾多城市管理部門共同努力方能提升管理實效。以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為例,城管部門每天一線巡查,對城區16條主次干道兩側占道經營等問題進行整治;交警大隊在城區道路兩側符合停車條件的區域統一施劃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泊位,勸導臨街商戶規范停車,對亂停亂放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處罰……
《城管大家幫商量在街坊》欄目平臺的建立,不僅為多部門高效溝通、各司其職暢通了渠道,還將相關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坊里大家談”的形式,從室內走向室外,邀請群眾談想法,搭建起政協委員、群眾、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系和紐帶,探索把政協制度優勢、人才優勢、智慧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切實搭起政府和市民溝通橋梁。城市管理水平關系著百姓民生,也彰顯著城市文明程度。平陰城管在搭建協商平臺、完善協商機制、推動落地見效上積極探索,讓協商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