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R&D經費投入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戰略性投入,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近年來,濟南研發投入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但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要求、與先進城市相比,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不大、強度不高、結構不優等短板仍較突出。當前,濟南已站上萬億GDP的新發展賽道,城市發展模式須從量的積累加快轉向質的提升,依靠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從投入總量看,濟南市全社會R&D經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投入總量仍然較低,投入強度不高、在全國全省處于中游水平,與頭部城市差距不斷擴大,面臨“離標兵越來越遠、被追兵趕超”的形勢。從投入結構看,全社會R&D經費集中投向試驗發展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不足,投入結構不夠合理。從投入主體看,企業作為全社會R&D經費投入的絕對主力,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低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扭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投入的第二、第三大構成,駐濟高校在國內高校中研發實力不突出,科研院所研發活動不活躍,不足以支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創濟南”建設的需要。從資金來源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其他各方參與的投入體系比較穩定。呈現出上述特點,既有城市綜合實力、產業結構等發展基礎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體系、政策落實等工作層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創新主體少,工業綜合實力不夠強。二是高校、大院大所少,新型研發機構作用尚未顯現。三是鼓勵加大全社會研發的政策和投入不到位。四是監測分析不夠及時有效。
提高我市R&D經費投入,既須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從根本上解決基礎性問題,也須盡快突破制約研發投入的工作性問題。
一、完善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政策體系。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全市統籌。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全面梳理研發投入現有促進政策,查漏補缺,突出對各類研發平臺建設、企業研發投入、社會資金投資企業研發的支持。三是抓好政策有效落實,加強科技、統計、財政、發改、工信等多部門聯動,增強工作協同,確保及時兌現落實。四是完善績效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涵蓋預測、決策、實施、績效等方面的評估閉環,健全評估標準和規范,更加精準地評價研發投入效益,引導投入結構優化與績效提升。五是加大對區縣R&D投入考核權重,引導各區縣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二、加大各方研發投入。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級財政投入,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二是充分調動企業的投入積極性,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三是加快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各方加大投入。通過政府性基金領投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支持初創型、創業型科技企業開展研發活動;通過股權或債權形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稅收優惠、社會捐贈、慈善基金等措施來增加企業對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鼓勵企業參與高校牽頭的重大項目。
三、夯實高校院所研發基礎,充分發揮其研發主力軍作用。一是支持駐濟高校院所爭創新型研究型大學。二是大力引進大院大所。三是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發展,完善資格認定、評估、補助等政策,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盡快發揮作用。四是密切校地、院地合作,校地雙方構建“主管部門+專業運營公司+專家聯合會+專業基金+專業中介”服務團隊,共同為入駐項目提供從創業到孵化研發再到加速階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促進成果轉化。
四、夯實統計工作基礎。健全定期監測通報制度,對企業數據進行查漏補缺,全面梳理摸排駐地相關單位研發活動開展情況,力爭全面真實反映市域研發活動相關情況。同時,加強研發統計隊伍建設,支持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設置專職統計崗位,進一步加大研發經費統計培訓力度,做好“一對一”精準指導,保證數據質量。
市政府研究室 2022-04-11 10:31:52
全社會R&D經費投入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戰略性投入,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近年來,濟南研發投入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但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要求、與先進城市相比,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不大、強度不高、結構不優等短板仍較突出。當前,濟南已站上萬億GDP的新發展賽道,城市發展模式須從量的積累加快轉向質的提升,依靠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從投入總量看,濟南市全社會R&D經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投入總量仍然較低,投入強度不高、在全國全省處于中游水平,與頭部城市差距不斷擴大,面臨“離標兵越來越遠、被追兵趕超”的形勢。從投入結構看,全社會R&D經費集中投向試驗發展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不足,投入結構不夠合理。從投入主體看,企業作為全社會R&D經費投入的絕對主力,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低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扭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投入的第二、第三大構成,駐濟高校在國內高校中研發實力不突出,科研院所研發活動不活躍,不足以支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創濟南”建設的需要。從資金來源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其他各方參與的投入體系比較穩定。呈現出上述特點,既有城市綜合實力、產業結構等發展基礎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體系、政策落實等工作層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創新主體少,工業綜合實力不夠強。二是高校、大院大所少,新型研發機構作用尚未顯現。三是鼓勵加大全社會研發的政策和投入不到位。四是監測分析不夠及時有效。
提高我市R&D經費投入,既須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從根本上解決基礎性問題,也須盡快突破制約研發投入的工作性問題。
一、完善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政策體系。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全市統籌。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全面梳理研發投入現有促進政策,查漏補缺,突出對各類研發平臺建設、企業研發投入、社會資金投資企業研發的支持。三是抓好政策有效落實,加強科技、統計、財政、發改、工信等多部門聯動,增強工作協同,確保及時兌現落實。四是完善績效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涵蓋預測、決策、實施、績效等方面的評估閉環,健全評估標準和規范,更加精準地評價研發投入效益,引導投入結構優化與績效提升。五是加大對區縣R&D投入考核權重,引導各區縣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二、加大各方研發投入。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級財政投入,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二是充分調動企業的投入積極性,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三是加快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各方加大投入。通過政府性基金領投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支持初創型、創業型科技企業開展研發活動;通過股權或債權形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稅收優惠、社會捐贈、慈善基金等措施來增加企業對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鼓勵企業參與高校牽頭的重大項目。
三、夯實高校院所研發基礎,充分發揮其研發主力軍作用。一是支持駐濟高校院所爭創新型研究型大學。二是大力引進大院大所。三是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發展,完善資格認定、評估、補助等政策,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盡快發揮作用。四是密切校地、院地合作,校地雙方構建“主管部門+專業運營公司+專家聯合會+專業基金+專業中介”服務團隊,共同為入駐項目提供從創業到孵化研發再到加速階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促進成果轉化。
四、夯實統計工作基礎。健全定期監測通報制度,對企業數據進行查漏補缺,全面梳理摸排駐地相關單位研發活動開展情況,力爭全面真實反映市域研發活動相關情況。同時,加強研發統計隊伍建設,支持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設置專職統計崗位,進一步加大研發經費統計培訓力度,做好“一對一”精準指導,保證數據質量。
編輯:張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