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水平,促進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根據《濟南市道路顆粒物排名辦法》,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每月組織對全市道路顆粒物污染情況進行排名,以城市道路為載體對道路空間范圍內顆粒物污染狀況進行量化評價。1月29日,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公布全市2022年12月道路顆粒物污染情況排名,共有1327條路段走航監測數據(PM10、PM2.5)達到排名要求。
PM10紅色路段最多的為歷城區和萊蕪區
第一單元中,PM10紅色路段最多的為歷城區,占第一單元PM10紅色路段的41.7%,PM10綠色路段最多的為歷下區,占第一單元PM10綠色路段的30.0%。PM10紅色路段主要集中在二環北路、經一路、104國道、大橋路、百彩路、藏石路、鳳歧路、濟齊路、歷山北路、鵲華大道、小清河北路。
第二單元中,PM10紅色路段最多的為萊蕪區,占第二單元PM10紅色路段的41.2%,PM10綠色路段最多的為章丘區,占第二單元PM10綠色路段的34.5%。PM10紅色路段主要集中在龍泉路、山財大街、汶陽大街。
PM2.5綠色路段最多的為歷下區和章丘區
第一單元中,PM2.5紅色路段最多的為槐蔭區,占第一單元PM2.5紅色路段的35.4%,PM2.5綠色路段最多的為歷下區,占第一單元PM2.5綠色路段的33.1%。PM2.5紅色路段主要集中在二環北路、104國道、黨楊路、大橋路、濟齊路、濱河南路、二環西路、經十路、魏新路、無影山北路、小清河北路。
第二單元中,PM2.5紅色路段最多的為萊蕪區,占第二單元PM2.5紅色路段的76.5%,PM2.5綠色路段最多的為章丘區,占第二單元PM2.5綠色路段的54.2%。PM2.5紅色路段主要集中在汶河大道、勝利北路、勝利南路、長勺南路。
市中區和濟陽區進步最大
綜合排名為各區道路顆粒物濃度現狀和環比改善情況的綜合評分排名,兩個單元分別進行排名。
2022年12月,第一單元中,綜合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歷下區、市中區、高新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現狀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歷下區、市中區、高新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環比改善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高新區、槐蔭區、歷城區。
第二單元中,綜合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長清區、濟陽區、萊蕪區、章丘區;現狀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環比改善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濟陽區、萊蕪區、長清區、章丘區。
6區獲獎金 4區繳罰款
2022年12月,第一單元中,獲得獎勵資金的是歷下區、市中區、高新區,金額分別為48.13萬元、47.48萬元、3.43萬元;需要向市財政繳納資金的是歷城區、槐蔭區、天橋區,金額分別為44.87萬元、31.49萬元、22.68萬元。
第二單元中,獲得獎勵資金的是濟陽區、長清區、章丘區,金額分別為9.16萬元、1.57萬元、0.36萬元;需要向市財政繳納資金的是萊蕪區,金額為11.09萬元。
2022年12月,根據全市道路顆粒物排名路段情況,PM10污染較突出的20條路段中歷城區數量最多,為9條,主要位于大橋路、二環北路、鳳凰路、濟華路等;其次為萊蕪區,為4條,主要位于山財大街、汶陽大街、長勺南路等。
市民如有需要,可下載“濟南環境”APP隨時查看道路顆粒物情況。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2023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將在濟舉...
01-22
山東確定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3...
01-21
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持續領跑全省
01-03
2022年,我市“氣質”、水質、排名進步幅度...
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