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從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市國防動員辦公室自2022年12月30日掛牌成立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保持人防工程設施戰備功能完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防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培育拓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新載體新形式,不斷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提升廣大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服務項目建設方面,市國動辦研究制定《市國動辦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方案》,成立黨組成員帶隊的8個工作專班,從省市重點項目中梳理出359個涉人防項目,作為重點服務保障對象,跟蹤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有效保障了軌道交通二期、機場二期改擴建、穿黃隧道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為規范人防工程的設計審批工作,解決重點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市國動辦積極進行政策創新,組織修訂了《關于加強人防工程設計審批工作的意見》,明確了軌道交通車輛基地、機場飛行區、物流產業項目等新興項目的優惠扶持政策。為推進軍事設施保護工作落實,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南警備區動員處在全國率先研究出臺了《關于規劃編制及項目審批過程中征詢有關軍事設施保護意見的指導意見(試行)》,進一步明確軍事設施保護的要求、流程和責任分工,建立健全了高效順暢的工作協調機制。
在服務經濟發展方面,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發揮人防工程平時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意見》,明確了人防工程商業開發使用、開發挖掘停車功能、結合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公益性服務使用等4項重點工作,閉環管理、狠抓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戰備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推進人防工程商業開發過程中,積極引入更加符合現代城市消費特點的高端產業項目和經營項目,打造符合區域發展實際、具有鮮明特色的人防商業體,今年5月,經四路人防工程重新開業運營,緯十二路人防工程啟動升級改造。為緩解濟南市停車難、停車貴問題,提高了既有單建人防工程停車場使用效率,新建單建人防工程改造增設停車設施,加快已建成單建人防工程改造用于停車場使用,鼓勵現有結建人防工程改造用于停車,引導新結建人防工程優先規劃用于停車。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人防工程停車位新增3萬個,用于停車使用的人防工程面積占全市平戰結合利用面積的95.3%,全市人防工程用于停車的車位達到36.7萬個。其中,濼文路人防工程地下停車場的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中醫院和泉城廣場商圈的停車壓力。
在服務民生改善方面,在經十一路人防工程、馬鞍山路人防工程、經四路人防工程、佛慧山人防工程、千佛山威龍酒窖、南門韓國城等人防工程,開辟公益空間,設置公益書屋、健身器材、免費飲水機等服務設施,為群眾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務。對9處10萬平方米的避暑納涼場所進行了升級改造,配齊各類便民服務設施,組織開展40余項“清涼一夏”便民服務活動。今年,全市避暑納涼接待市民超過200萬人次。為服務好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市國動辦利用具備條件的人防工程開設便民市場,為周邊居民的生活購物提供服務。今年,對佛慧山“初心長廊”進行了優化升級,調整了布局,增加了實物,新增了“廉潔文化”板塊,讓參觀者的體驗更新、印象更深,今年已累計接待市民2.3萬人次。迄今,“初心長廊”先后被設立為“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濟南市黨員干部教育現場教學點”。
自2019年7月在緯十二路人防工程開展首場演出以來,“百姓大舞臺”累計演出415場,7000多個節目,6萬多人次參演,觀眾達30多萬人次。
此外,通過組織開展國防動員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網絡”活動,普及國防動員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今年以來,組織“進機關”76場次,“進企業”663場次,“進學校”117場次,“進社區”165場次,累計覆蓋市民197萬人次。其中,“進網絡”方面,聯合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愛我國防 長城—2023”國防教育知識競賽,吸引了76.38萬人次參與。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聚焦城市發展熱心市民再提“金點子” 建議加強...
12-18
受寒潮影響 泉城開啟“速凍”模式
12-15
聞雪而動,守護民生有“溫度”
12-15
紅色預警:全市暴雪,局部大暴雪
12-14
各部門積極應對全力保障市民出行
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