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展好全市應急聯防救援站建設,我市應急部門全力夯實街道(鎮)風險防控基石,筑牢基層應急管理防線。12月6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濟南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動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設應急聯防救援站161個,覆蓋149個街道(鎮)。
優化人員構成。應急聯防救援站按照“1+2+1+N”標準配備人員,即配備1名應急聯防救援站站長,由街道(鎮)應急辦負責同志兼任,2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應急辦人員,1名消防救援隊人員,N名專(兼)職應急聯防救援人員,街道(鎮)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通過招聘應急管理專職技術檢查員、政府購買服務或依托社會救援力量、企業內部救援力量等方式確定人數(N不少于6人)。
優化場所設置。應急聯防救援站的用房和場地,按照“四室兩區一中心”的功能布局設置,“四室”包括應急辦辦公室、值班室、器材室、備勤室等四類功能用房?!皟蓞^”包括車輛停車區、業務訓練區兩類室外場地,停車區獨立設置且至少滿足3輛執勤車輛停放;業務訓練區獨立設置,配備專業的訓練器材,滿足基本體能、業務技能訓練需要。“一中心”即應急指揮中心,配備與110、119、120等協同聯動的接警終端,配備滿足應急處置指揮調度的液晶顯示屏幕,接入應急處置指揮系統,逐步實現全市一體化應急指揮調度。
各區縣按照不少于街道(鎮)數量的20%建設應急培訓室、應急體驗室。應急培訓室主要用于開展安全應急知識的培訓;應急體驗室主要包括自然災害安全體驗、家庭應急安全體驗、交通安全體驗、消防安全體驗等功能區域。
優化裝備配備。應急聯防救援站按照滿足日常工作和突發事件初期處置的需要,配備防護、通信、滅火、破拆、偵檢、救生、防汛、森林防滅火等八大類應急救援器材。同時,各區縣結合轄區主要災害特點,選配森林火災、洪澇、冰凍、大風、建筑坍塌等災害事故專業應急器材。
按照“專常兼備,反應靈敏,救早滅小,竭誠為民”的原則,應急聯防救援站主要承擔宣傳教育、預案演練、安全檢查巡查及突發事件先期處置等工作。
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各應急聯防救援站共處置各類突發情況5544起,事故災害發生起數明顯下降。發現各類安全隱患55436個,按照職責,消除安全隱患51614個,其他安全隱患依照職責移交相關部門處置,有效避免事故災害發生。深入社區、學校、廠礦企業等組織教育培訓1527次、參加培訓約9.2萬人次。組織應急處置演練928次,為提高群眾安全生產和防災救災減災意識,維護基層社區平安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20日,濟南市功勛榮譽表彰工作領導小組將歷下區龍洞街道應急聯防救援站等10個應急聯防救援站設為濟南市應急聯防救援示范站。
當前我市已進入取暖季,用煤炭等取暖行為大幅增多,一氧化碳中毒風險急劇增加,事故易發多發。市應急管理局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作為當前和今冬明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強化重點地區隱患排查,突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五保戶、獨居戶、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突出非集中供暖的出租屋、拆遷房、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居民區,突出使用燃煤、柴草、秸稈、木炭等重點取暖戶,全面排查整治,及時消除一氧化碳中毒隱患。擴大宣傳覆蓋面,結合實際,印制具體詳細、易于操作、一看就懂的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紙”,發揮基層干部、網格員、老黨員、駐村人員、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等群體的作用,深入每村、每戶、每個家庭逐戶發放,做到不漏一村一戶,實現“明白紙”發放全覆蓋。強化“技防”手段,協調資金、發動群眾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儀,重點為弱勢群體家庭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儀,有條件的普及安裝智能一氧化碳報警儀。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市應急管理局加強黨的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12-06
山東省暨濟南市消防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濟舉行
11-03
我市開展燃氣消防安全大檢查
06-25
我市開展安全生產專項督查
06-24
濟南迅速推進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