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2023年“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凝心聚力抓項目、蓄勢賦能促發展,高效推動十個領域突破,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局面。資金要素保障是項目謀劃、項目建設的重要支撐。財政部門該如何“突破”?濟南市財政局局長周之勇接受采訪時表示,財政部門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市2023年“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部署上來,對照第一批1301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做好資金保障和服務管理工作。
架橋梁 主動對接,提高項目資金匹配度
對照1301個重點項目,財政部門將進行全面梳理,按照項目成熟度、緊迫度確定等級,篩選出一批可操作性強的融資項目,主動與金融機構、項目實施主體開展專題對接,幫助項目單位完善規范手續資料,使項目更符合融資政策和貸款銀行要求,不斷提高項目和資金匹配度。
積極做好專項債券項目申報,爭取更多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審核。規范開展PPP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一案兩評”報告編制,完善PPP項目儲備開發計劃,遴選符合條件的項目,推薦納入財政部PPP項目庫。主動向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推介優質項目,加強融資業務培訓,當好項目與資金的橋梁,確保項目符合各類資金支持的要求。
當后盾 以專班之職,統籌重點項目資金
發揮好全市重大項目建設資金統籌工作專班的作用,協調做好項目前期調研和資金投入平衡測算工作,統籌地方財政資金、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引導基金、盤活存量資產等資金和手段,按項目情況協調匹配不同類型資金。
用好專項債券資金,財政部門將主動向上匯報對接,積極爭取更多專項債券支持,力爭今年爭取額度仍保持全省首位。搶抓專項債券作為項目資本金政策機遇,爭取更多項目使用專項債券作為資本金,打好“專項債+市場化融資”組合拳,緩解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壓力。加強與政策性銀行的溝通和協調,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為我市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發放額度大、成本低、周期長的中長期貸款資金,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爭取更多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
用好市場化融資渠道,充分利用PPP財政承受能力空間,籌劃組建濟南市PPP項目咨詢專家委員會,進行PPP項目策劃,加快盤活利用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積極利用Reits、ABS等融資工具,不斷推動市場化融資。
強管理 完善新模式,保障項目資金“績效”
拓展成本績效管理試點范圍,完善“預算安排核成本、預算執行控成本、績效評價講成本”“成本和效益并重”的預算績效管理新模式,加快推進項目支出標準建設,項目資金實行事前評估、事中跟蹤、事后評價,保障資金到位及時、績效達標。
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績效,專項債券資金到位后,第一時間下達項目單位和區縣,督促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和資金支出進度,力爭今年債券資金上半年全部發行、使用完畢,確保早投入早見效,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全面實施使用債券資金項目事前績效評估,開展全部債券項目全過程的績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直接與專項債券額度分配掛鉤。
守底線 強化監管,防范債務風險
切實防范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風險,壓實償債主體責任,將債券還本付息資金納入預算管理,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嚴控新增隱性債務,加快推進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規范融資行為,不在國家規定的合法舉債方式外,以任何方式舉借由政府償還的債務。加強區縣日常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將區縣全口徑債務風險與新增債券額度分配掛鉤。
強化PPP項目債務風險監管,嚴禁以PPP項目名義舉借政府債務。嚴守PPP政策紅線,對于本級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占比達到5%的區縣,停止審批新上政府付費項目,對于本級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占比達到10%的區縣,停止審批任何新上PPP項目。
對于存在違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定情形、社會資本方不符合資格條件的項目,不納入PPP項目執行庫,不安排財政預算,確保在項目融資過程中,始終緊繃防范政府債務風險這根弦。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項目突破,濟南招商“全軍出擊”
02-04
項目突破,濟南科創如何始終領風氣之先?
02-03
我市去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逾2200億元
02-02
我市2022年GDP增至12027.5億元
01-29
以項目為“線”,穿引拼搏實干的2023
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