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3月22日上午,濟南市2023年紀念“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暨“節約用水宣傳月”活動在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正式啟動。活動旨在增強全社會水法治觀念,動員全社會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切實增強愛水、護水、節水意識,走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
活動由市城鄉水務局、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市司法局、市城管局、水發集團有限公司、濟南水務集團、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舜網承辦,歷城區城鄉水務局、歷城區城管局、水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局長李季孝表示,濟南正處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要堅持“四水四定”,“供、排、蓄、引、治、保、工、管”多措并舉,綜合利用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來水、特殊水“五水共享”,統籌治污水、防洪水、抓節水、保供水“四水共治”,不斷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水資源管理、水生態環境建設水平。
現場,志愿者代表宣讀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守法倡議書,號召大家為珍惜每一滴水貢獻自己的力量。濟南水務集團與蘭州城市供水集團以視頻連線的方式,介紹和展現了兩地供水發展歷史、現狀以及黃河水如何“變成”自來水。
從華山大溝和山頭店溝兩處黑臭水體污染源,恢復到李白在《古風》中所寫“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的美景。華山湖,便是濟南依法治水和生態治理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濟南市黃河流域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規定》《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河道管理保護條例》等8部地方性法規、5部政府規章,在水務行業形成水安全保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修復等領域較為完備的法規體系,為深化水務改革發揮了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大重點流域、重點區域水行政執法力度,開展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節水等方面的專項執法,與城管執法、黃河河務等部門協作聯動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查處水事違法行為,有效維護良好的水事秩序。
守法必先知法,依法治水離不開全民法治意識的提高。活動現場向用水企業、節水型高校,面向社會普法等行業代表贈送了《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規定》《濟南市節約用水條例》等法規讀本,進一步提高群眾法律意識,真正讓“紙上之法”變成“生活之法”,讓愛水護水理念走進市民心里。
隨后,與會領導共同參觀了水發集團、濟南水務集團和水資源管理、打造美麗幸福河湖、泉水保護開發利用等宣傳展板。市直有關部門、節水型企業及高校志愿者代表共同參加“與水共生,伴水同行”健步走活動,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呼吁社會各界重視水資源保護。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市城鄉水務局:全面開創泉城水務高質量發展新局...
02-07
百里黃河風景區入選水利部首批紅色基因水利風景...
01-06
商河以水行政執法為抓手
12-11
河湖長制全面推行5年 濟南河湖面貌持續向好
12-09
濟南自2019年以來累計封停320眼自備井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