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濟南市創新能力在97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中排名第13位,在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中排名第16位,均較去年提升1位。
創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突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平高、區域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城市。科技部2010年啟動創新型城市建設。今年是該系列報告的第四次公布,報告對97個地級和副省級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了評價。濟南市創新能力指數為66.25,較去年提高1.98。
2022年,市科技局多措并舉完善區域創新體系,8項創新指標穩居全省第一。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14.52億元,同比增長28%,新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0家,新備案省級院士工作站10家,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7家;新增省創新創業共同體1家,新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預計突破1300家。
本次報告將國家創新型城市分為創新策源地、創新增長極、創新應用區三大類,濟南市由去年的“創新增長極”提升為“創新策源地”,在16個“創新策源地”中位列第11位。“有序推進科技計劃項目‘揭榜掛帥’”“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人工智能發展試驗田”三項亮點工作入選創新發展典型經驗,入選數量與北京并列第一。
在實施科技計劃項目“揭榜掛帥”過程中,濟南打破地域和體制限制,鼓勵全國范圍內的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掛帥,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2022年共有15項需求納入榜單,帶動社會資本投入1.65億元。
在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方面,目前濟南已落地“中科系”科研院所15家,集聚科研人員超2000人。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突破進展,電磁推進地面超高速試驗設施一期已投入使用,創造了大質量超高速電磁推進技術的世界最高速度紀錄。全國首家環境領域國家級基礎科學中心“大氣霾化學”基礎科學中心落戶,大氣環境模擬系統已開工建設,將為我國大氣污染預測防治提供科技支撐。建成啟用占地7100平方米的世界一流基因編輯技術平臺,植物基因編輯核心工具獲得兩項專利授權,填補國內空白,并在國內首次實現技術出口。成立規模62億元的齊魯科學城科創投資基金,依托基金紐帶作用,推動中科系先進成熟技術落地轉化。
打造人工智能發展試驗田方面,2020年1月23日,科技部批復建設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自2021年以來,濟南市分別組織實施了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市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和濟南科技計劃項目“揭榜掛帥”,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揭榜掛帥”項目發布榜單10個,9個成功揭榜,智慧園區車路協同關鍵技術應用示范場景是其中之一,致力構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園區運行體系。
當前,正搶抓強省會建設重大機遇,提升城市創新能力,支撐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高技術制造業預期向好
03-26
濟南將深入實施軟件“七名”工程
03-17
我市印發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
03-11
濟南發文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
03-11
我市印發加快推進金融科技發展實施意見
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