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和市發展改革委聯合申報的《濟南市創新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聯審聯驗”模式實現“承諾—踐諾”閉環管理》獲評“2023年度全國信用承諾優秀案例”。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聯審聯驗”模式通過寬進、嚴出、監管,加強建設項目全過程信用監管。
寬進,即實行“信用+審批”,擴大審批事項告知承諾范圍。首先,與設計方案審查相關事項“應審盡審”,除行政許可事項外,將可能影響工程建設項目落地的有關事項,納入設計方案聯合審查,實行并聯辦理,確?!耙惶追桨腹艿降住?。其次,24項審查內容均實行“告知承諾”,設計方案聯合審查涉及的10個部門(單位)25個事項,除建設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實質性審查外,對其余24個事項全部采用“告知承諾制”審批。同時,建設單位無需申報實現“自動審查”,設計方案聯合審查實行告知承諾制的事項,建設單位無需進行任何申請、提交任何材料,審批服務部門(單位)依據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提出告知要求,建設單位作出書面承諾后,便可獲得相應的審查結果。
嚴出,即告知承諾事項“三驗”把關,確保工程高質量實施。設計方案聯合審查結果在施工圖聯合審查中“核驗把關”,明確在施工圖聯合審查過程中,對設計方案聯合審查中提出的包括告知承諾事項在內的所有要求全部進行核查把關。施工圖聯合審查結果在工程施工中同步“查驗把關”,明確在工程施工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依據審定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內容,再次對設計方案聯合審查中提出的包括告知承諾事項在內的所有要求全部在實際建設中把關。施工圖聯合審查結果在竣工聯合驗收中“驗收把關”,明確在竣工聯合驗收過程中對施工圖聯合審查所確認的設計要求全部進行驗收審查把關。
監管,即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信用監管,提高審批效率。建立事前信用核查機制,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山東濟南)嵌入濟南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創新開發重點項目信用地圖,在項目審批中自動核查。建立“1+5”模式的網格化信用檔案,市信用平臺實現與山東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互聯互通,自動獲取項目編碼和項目立項信息,生成建設項目信用檔案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五大類主體信用檔案。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市信用平臺實現與濟南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互聯互通,自動歸集審批系統中各方主體作出的信用承諾信息和承諾履約信息,將項目審批從立項到竣工驗收中涉及的告知承諾制事項全部納入系統監管,形成“承諾—監管—反饋—懲戒”的信用監管閉環。
該模式實行以來,企業只需申報一個設計方案、作出一次承諾、制定一套設計圖紙、申報一次聯合驗收,有效避免“多頭跑”“來回跑”。通過進一步擴大設計方案聯合審查事項告知承諾制范圍,有效提高并聯審批效率。自2021年以來,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累計信用核查近2萬次,市信用平臺已經建立3000余個建設項目的信用檔案,累計歸集信用承諾書2.2萬余份,提升了信用承諾應用水平。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超七成小微企業生產和營收恢復到正常水平70%...
04-24
我市兩企業入選2023全球獨角獸
04-23
濟南首家“泉惠企”企業服務站掛牌
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