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鮮明的“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的空間格局,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努力在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建設、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走在前列;構建錯落有致、季相分明、綠色低碳的黃河沿線生態屏障;強力推進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建設“綠波城”……近年來,濟南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要求,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積極推進城市品質優化提升,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激發城市活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生態優先 大力弘揚“泉水文化”
鳥語花香的6月,小清河兩岸柳綠花紅。近年來,濟南以小清河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創建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為契機,加快推進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市政排水設施承載力。經過系統治理,我市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已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大辛河、全福河、華山湖等已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當前,全市正在加快推進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和中心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及區縣雨污分流工程。在中心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和區縣雨污分流工程方面,改造雨污合流管線100公里、雨污合流制小區1000個,歷下區、長清區、章丘區、鋼城區、濟南高新區、商河縣、平陰縣實現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繼續保持“長制久清”;加快華山北污水處理廠、國際醫學中心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全市40%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準Ⅳ類標準;新增983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黃河流域五區縣實現全域治理。
同時,我市大力弘揚泉水文化,繼續實施名泉景觀整治提升工程,推廣市民泉水直飲工程,建設泉水直飲體驗館,新增30處泉水直飲項目;編纂出版《歷代史地文獻中的濟南泉水》等泉水文化書籍,全面展示泉水保護和文化建設成果。全面總結提煉河湖、灌區等水文化,在工程建設和維護運行過程中注重融入水文化元素,實現水利與園林、治水與生態、親水與安全的有機結合,使風景優美的河湖成為人們陶冶性情的好去處。
科學綠化 推進“公園城市”建設
濟南著力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起勢,探索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全面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穩步開展科學綠化,園林和林業綠化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現新亮點。我市實施黃河紀念地廣場、黃河文化集中展示區濼口段等重要節點綠化提升、黃河淤背區生態防護林改造提升、6處沿黃郊野公園建設、黃河防洪工程綠化提升和百里黃河風景區中心景區提升工程,累計完成沿黃生態造林8184畝、景觀綠化提升面積1997.5畝,栽植白皮松、欒樹、五角楓等20萬余株,播種宿根地被46萬平方米,構建了錯落有致、季相分明、綠色低碳的黃河沿線生態屏障。
我市堅持把發展林果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生態工程、富民工程,加速推進特色林果產業發展和木本糧油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強化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化示范園建設、新品種引進、低產低效園改造、技術培訓推廣、品牌創建,全市經濟林面積達117.8萬畝、產量62.8萬噸;大力培育南山核桃、平陰玫瑰、商河花卉等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產業發展的示范樣板,發揮示范引路、典型帶路作用,創建國家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1處、省級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24處、省級十佳觀光果園9家、市級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123處;創新建立食用林產品治理五大體系,建立“市、區縣、街鎮、網格”四級聯動監管體系,食用林產品檢測合格率連續3年保持在99%以上,食用林產品管理經驗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推廣。
擴容提質 “建新”與“改舊”并進
住有所居,安居樂業,蘊含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我市堅持“建新”與“改舊”雙輪驅動,用高質量住建服務譜寫著城市建設擴容提質的新篇章。2021年以來,濟南堅持“留、改、拆”并舉,策劃實施了一批新項目,并牽頭編制了《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濟南市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在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建設、更新規劃引領、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走在了前列。
在老舊小區管理服務方面,濟南全域推進“齊魯紅色物業”建設,通過“黨建全域覆蓋”“信息全面公開”“四級全員協同”“物業全心服務”“管理全時在線”的“五全”機制,持續擦亮“泉城物業服務全程”品牌,規范和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此外,濟南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住房租賃政策體系,在全國首創“泉城安居平臺”,發放泉城安居卡,創新“商改租”“工改租”房源籌集模式,重啟市本級公租房實物配租常態化申請受理工作,住房保障網越織越寬、越織越密。
嚴格管控 落實“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濟南交警在交通管理“精細化”上求突破,以“治堵治亂保暢”行動為牽引,出臺6個方案,強力推進隱患排查整治、交通信號優化、非現場執法提升、停車秩序管理、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等,創建交通事故“六個一”剖析機制;堅持“綠波城”建設總要求,綜合分析城市交通流量、路網結構、交通吸引點等變化,動態優化信號配時,豐富預案控制,優化調整綠波帶,讓交通信號“會思考、會說話”“更智能、更聰明”,真正讓群眾“少停幾次車、少等幾秒鐘”。
在停車管理方面,濟南交警積極推動住建、城管、發改委等部門向前一步,構建綜合治理格局,強化科技賦能,指導升級“靜態交通云平臺”,加快社會停車場數據接入,豐富現有資源池的信息數據,強化功能模塊,擴大群眾知曉率,讓群眾喜歡用、愿意用。同時,做好餐飲企業、老舊小區周邊限時停車泊位設置,緩解停車難題,進一步深化“電警+人工+抓拍車+鐵騎”多位一體、立體化治理網絡,改善停車秩序,讓群眾感受到交警執法的溫度。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發文進一步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
05-17
5月起濟南居住建筑節能標準提至83%
05-17
2023年度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員5月2...
05-17
我省今年將實施青年優居計劃
05-14
我市老舊汽油車第三階段資金補貼標準7月1日執...
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