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盛夏,又到一年畢業季。6月16日晚,濟南以城市之名舉行“畢業,當燃在濟南”2023屆濟南市大學生畢業典禮。這是濟南連續三年以“最高規格”禮遇為大學生舉行畢業典禮,釋放出濟南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希望留住人才的強烈信號。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城市之間的核心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創新高質量引才路徑,才能在城市引才大戰中突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引才”不如“吸引”人才,真正讓人才涌入蔚然成風,必須全方位地塑造城市自身對人才的吸引力,讓城市成為“只要有志向就有機會,只要有本事就有舞臺”的人才首選之地。
以極具競爭力的城市綜合實力,為人才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構筑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城市的競爭力已經過渡到拼人才的新維度,城市應當找準自身定位和優勢,用綜合實力升級的強大動力吸引人才,為人才展現聰明才智與創新能力提供良好平臺。今天的濟南,完全有能力成就人才,經濟總量去年突破1.2萬億元,擁有41個工業大類和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綜合科技創新指數穩居全省首位。不僅如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等戰略機遇在此交匯疊加,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既屬于城市,也屬于在此拼搏奮斗的各界人才。
以誠意滿滿的優質政策、公平且有活力的競爭環境,形成重才愛才的濃厚氛圍。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環境最優越的地方集聚。前不久開幕的濟南首屆“海右人才節”干貨滿滿,濟南計劃組織開展五大類206場活動,涵蓋人才交流、人才引進、人才服務、成果轉化、文體演出等方面。濟南引才的誠意還體現在為人才提供的貼心服務、不斷“更新升級”的人才政策、力爭一流的營商環境上,人才政策“雙30條”、人才數據庫、濟南人才碼等一系列政策環境支撐,為人才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筑夢空間和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以獨具魅力的人居工作環境吸引人才,搭建近悅遠來的“人才舒適圈”。城市不僅要擁有助力人才實現夢想的舞臺,還要有容納人才的品質空間,讓人才“既來之則安之”。被譽為“千泉之城”的濟南,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四連冠”,獲得“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全國最安全城市”等榮譽,成為人才安居樂業的最優選擇之一。過去11年,濟南人口增長近120萬,其中大學文化程度以上的超過70%;過去1年,濟南新增青年人才13.59萬,其中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學歷近1.2萬人。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在未來和濟南同行。
城市對人才更友好,人才在城市更有為。吸引人才是一項長期工程,濟南充分發揮省會優勢,全方位優化發展環境,努力構建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現代化人才強市新格局,定能更好助力人才發展。反過來看,人才“涌泉”,又將極大地促進濟南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奮斗目標的實現。當下的濟南,正千方百計地“引”、科學規范地“育”、不拘一格地“用”、用心用情地“留”,傾力推動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相互成就,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吹響聚才成勢、聚智興業的“集結號”,一場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在這個生機盎然的季節炫彩上演。相信廣大人才一定不負眾望,用更強的信心、更足的底氣、更大的干勁,在濟南書寫最美的奮斗答卷。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首屆鄉村振興人才直播電商技能大賽完美收官
06-17
我市首屆“海右人才節”將于6月12日精彩啟幕
06-06
濟南發布2023年度省會經濟圈重點產業發展人...
05-30
第四批“泉城人才服務金卡”合伙人公布
05-25
山東大力促進人力資源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
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