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12370100004189605T/2023-15007 組配分類: 草案解讀
- 成文日期: 2023-07-25 發布日期: 2023-07-25
- 發布機構: 濟南市氣象局
- 標題: 濟南、長清、濟陽、萊蕪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修編解讀
- 發文字號: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提高氣象探測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和連續性,市氣象局起草了濟南、長清、濟陽、萊蕪4個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現將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修編背景
一是站點類別升級,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和要求發生變化。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進一步擴大國家氣候觀測網規模,提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根據《中國氣象局關于公布國家氣象觀測站升級為國家基本氣象站名錄的通知》(中氣函〔2022〕209號)要求,我市5個有人值守國家氣象觀測站(商河、濟陽、萊蕪、平陰、長清國家氣象觀測站)自2023年1月1日起升級為國家基本氣象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地面氣象觀測站》(GB31221-2014)等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站點升級為基本站后對障礙物的限制等要求發生變化,專項規劃相關內容需要修編。
二是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需要。準確、及時的氣象探測資料是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科學研究等活動提供支撐的重要依據,做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既是保障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和連續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關鍵所在。
三是推進城市建設和氣象事業同步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與城市規劃發展矛盾日益突出,氣象探測資料的代表性、連續性等受到影響,因此亟需修編專項規劃,實現城市建設和氣象事業同步發展。
二、修編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地面氣象觀測站》(GB31221-2014)
《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山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山東省氣象管理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第165號令)
《濟南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三、出臺目的
氣象探測工作是氣象業務和科學研究的基礎,獲取準確的氣象探測資料對氣象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國家基本氣象站周邊開發強度不斷增大,探測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修編,可實現城市建設和氣象事業同步發展,保證氣象探測環境長期穩定和氣象探測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連續性,提升氣象服務社會建設、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重要舉措
(一)明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和要求
專項規劃明確了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總體要求和具體保護范圍、保護標準,對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物高度和與鐵路、公路、人工建造的水體、垃圾場、排污口等影響源的距離進行了具體限制,提出了礦區、易產生煙幕等污染大氣的設施規劃要求等。
(二)前置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關口
在遵循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將專項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在規劃階段即考慮探測環境保護要求。同時,在本規劃確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開展項目建設前,充分考慮本規劃提出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和要求,并征求氣象主管機構意見。
(三)進一步落實保護責任
當地人民政府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納入重大事項督察范圍,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與領導干部業績考核相結合,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追。
(四)加強部門間協作配合
專項規劃明確了氣象、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園林和林業綠化、工業和信息化等各個部門職責,通過部門間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全市國家基本氣象站探測環境保護工作。
五、主要修編內容
一是氣象資料的重新統計計算。專項規劃中涉及氣溫、降水、日照時數、風氣象要素歷年平均值為近30年的整編平均值,根據最新氣象資料統計,使用1991-2020年最新資料進行統計計算。
二是基本氣象站的基本信息重新完善。根據近年來氣象業務調整和發展,各基本站新增了日照、凍土、天氣現象視頻智能儀等自動觀測設備,并取消了雪壓、電線積冰、最大冰雹的平均重量等8項觀測項目,數據傳輸調整為每分鐘1次。重新補充完善了各國家基本氣象站站址變動、站名變動情況。
三是規劃范圍和保護要求進行修改。臺站升級為基本站后,按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地面氣象觀測站》(GB31221-2014)等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要求,重新調整了保護范圍和要求。主要調整內容有:氣象探測環境規劃范圍由觀測場圍欄以外四周向外延伸的距離為800米修改為1000米;障礙物高出觀測場地平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與該高度點在觀測場地平面的投影點至觀測場圍欄最近點之間的距離之比由小于八分之一修改為小于十分之一;障礙物與觀測場圍欄最近距離由不小于30米修改為不小于50米;在日出、日落方向內障礙物遮擋仰角由不大于7°修改為不大于5°;觀測場圍欄與鐵路路基、公路路基、人工建造水體、垃圾場及排污口等其他影響源的距離按規定進行了調整等。
四是部門職責重新修改。根據最新部門職責權限,對氣象、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工信等部門職責進行修改完善,明確各部門職責。
五是其他內容修改。明確該專項規劃印發后,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應充分考慮本規劃相關要求,本規劃確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項目立項、規劃許可、環境影響評價等環節,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氣象探測環節保護要求。
六、其他說明
我市目前共有7個國家基本氣象站,章丘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于2018年9月印發,且保護范圍和標準未發生變化,此次不再進行修編;平陰、商河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由當地政府印發;濟南、長清、濟陽、萊蕪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由市氣象局組織修編并報市政府印發。
七、解讀機構及咨詢方式
解讀機構:濟南市氣象局
具體聯系人:馬明
咨詢電話:0531-677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