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數說濟南看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對我市上半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以及生態環境領域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介紹。據悉,1—6月,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4,位列全省第9(并列),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同比前進3個位次;國省市控流域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水體比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
水質指數居全省第二
在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方面,1—6月,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4,位列全省第9(并列),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同比前進3個位次;6項污染物中,二氧化硫、臭氧濃度改善,PM2.5、一氧化碳持平,二氧化氮、PM10有所反彈,其中PM2.5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保持了有監測數據以來的同期最好水平。
全市各區縣(含功能區)中,市中區、歷下區、章丘區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前三,章丘區、歷城區、鋼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前三。
在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方面,1—6月,我市國省市控流域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水體比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國控斷面100%達到好三類水體,實現“全優良”,優于省定目標要求30個百分點,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水質指數居全省第二。
全市各區縣(含功能區)水環境質量中,南部山區、鋼城區、市中區、天橋區相對較好,進入全省縣(市、區)水質排名“前20”。全市15個區縣中,13個區縣水質指數同比改善,其中濟陽區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大,較上年同期改善38.1%。
兌付老舊汽油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3500萬元
上半年我市生態環境領域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在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制定并報請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實施方案》,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減排為重點,確定9大類49項重點任務115項具體措施。
加強工業污染深度治理。開展非燃煤鍋爐深度治理“回頭看”,對目前在運行的12臺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達標情況開展排查整治,對全市1375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情況進行復查;完成焦化、水泥行業182個點位超低排放改造;強化工業揚塵污染治理,對包括商砼企業、物料堆場在內的1003家開展檢查,發現問題590個,均已完成整改。
聚焦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推進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推動26家企業35個點位實施封閉式改造,開展兩輪次涉VOCs企業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督促整改問題826個。
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組織129家企業開展績效提升,新增1家B級企業;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優化應急減排清單,其中17家A級企業、引領性企業不限產,139家B級、C級企業降低限產幅度。
持續推動移動源污染防治。開展柴油貨車監督檢查1097次,處罰冒黑煙車輛233輛。兌付老舊汽油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3500萬元。
持續抓好噪聲污染防治。聲環境功能區劃評估通過省級核查;開展中高考期間聯合執法巡查106次,整改問題104個。
上半年累計出動6000余人次開展一線巡河
在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扎實開展一線巡河,上半年累計出動6000余人次,行程6萬余公里,對全市100余條大小河流進行拉網式不間斷排查,實現日常監管全覆蓋。
開展汛期水污染隱患問題排查。發現問題174個,完成整治169個。完成127處入河排污口的豎牌立標。開展飛行檢查147次,加密監測點位278個,發現并整改問題42個。
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開展入河排污口動態核查與監測,建立健全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明確排污口設置和管理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加強入海河流總氮控制,以《2023年濟南市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方案》為總抓手,嚴格落實方案中的七項重要任務。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升入海河流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總氮處理水平。嚴守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底線,密切監測水源水質,保障水質穩定達標,加大水源保護區巡查力度,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
在持續深入打好凈土和農業農村保衛戰方面,對24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回頭看”,對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減少新增污染。對新增56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周邊土壤監督性監測。將130家重點監管單位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
加強已關閉企業暫不開發地塊管控和擬開發建設地塊安全利用。完成143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報告評審,完成濟南油墨廠、孫村電鍍廠地塊土壤治理修復效果評估。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組織開展607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和11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目前開工率分別為84%、82%。
智慧生態黃河項目匯聚生態環境數據43億條
在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累計出動6000余人次加強黃河干支流一線排查。啟動智慧生態黃河項目建設,部署數據支撐、業務支撐、智能驅動三大底座,匯聚生態環境數據43億條,整合監控視頻1.7萬路;打造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應用場景,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效。有序開展千佛山—龍洞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現場調查。
全力推進突出問題整改。開展“綠盾”行動發現問題整治情況“回頭看”,未發現“死灰復燃”現象。組織環保網格員對轄區內重點污染源開展日常巡查,2023年上半年累計巡查17萬次,發現環境問題線索2.3萬條,均及時協調處理。
堅決防范環境安全隱患。開展排查339次,整改隱患343個。督促整改生態環境領域安全生產問題87個。開展危險廢物拉網起底“百日攻堅”行動,發現問題1677個,完成整改1670個。
在全力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出臺服務項目建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2條措施。將1416個年度省市縣重點項目納入“綠色通道”,完成1108個重點項目環評手續辦理,保障217個建設項目指標需求。對正面清單企業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369次,幫扶指導26家次,從輕、減輕和免除行政處罰57件,減免罰款869萬元。
推進我市1家環境醫院、2家環保管家、3家EOD項目省級試點申報。爭取31個項目進入中央生態環保項目庫,擬申請資金約8.14億元。濟南市和天橋區獲得2022年度省級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激勵。完成“無廢城市”建設重點項目20個。在本周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的2023年“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上,我市作為6個典型城市之一,面向全國交流分享“無廢城市”建設經驗。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上半年水質指數位列全省第二
07-14
我省首個碳普惠平臺“碳惠山東”在濟啟動上線
07-13
山東開展大氣污染三項攻堅行動
07-05
濟南“十大工程”確保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
07-03
山東公布前11個月“水質”成績單 濟南等3市...
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