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2023年,濟南市政府相繼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加快現代金融產業發展若干扶持政策》,以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為契機,不斷探索創新,逐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快我市現代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
率先探索,不斷完善政策新體系
濟南市推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在全國率先探索制定以“六專機制”為核心的科技金融機構建設指引,并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科技金融機構評價,認定了科技支行10家、科技金融事業部(專營部門)3家、科技金融特色機構9家。深化科創金融產品創新,組織開展“金融創新獎”項目評選,31家金融機構推出科創專項信貸產品68款,實現融資支持102億元。相繼推出“人才貸”“人才險”“人才路演”等人才金融品牌,“人才貸”累計備案金額7.49億元;高層次人才創業保險總保額25.23億元。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780.2億元,同比增長39.7%;科創企業獲貸率41.1%;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55%,較去年同期下降44BP。
同時,探索“金融輔導員+科技輔導員”服務模式,通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服務,幫助企業實現“融資+融技+融智”,全市233支金融輔導隊和152名科技輔導員累計為3110家企業解決貸款711.42億元;扎實開展金融管家試點,全市新增14個金融管家試點,總數達到38個,實現試點全域覆蓋。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金融業增加值862.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3%,同比增長7%,較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出0.8個百分點。2023年前11個月,實現金融業稅收收入173.9億元;實現保費收入653億元,同比增長11.75%;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7663.7億元,穩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長8.7%;貸款余額28616.6億元,同比增長10.8%;新增直接融資3679.27億元(股權融資50.53億元、債券融資3628.74億元),同比增長26.7%,穩居全省首位。
飽含熱情,加快招商引資新速度
站在中國人壽大廈的辦公室窗前遠眺,富邦華一銀行濟南分行行長陳誠對相關部門協調提供的辦公室條件非常滿意,他為能搭上濟南金融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快車”感到非常榮幸。
在企業落戶、人才引進、安居生活各方面,濟南同樣給予了臺資金融機構全面關心與政策支持,“讓來濟工作人員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富邦華一是濟南市引進的第5家外資銀行,于2023年5月開業。陳誠說:“正式營業半年來,我們已為濟南本地的幾家市屬國有企業分別在境外成功發行了數億美元債產品。同時,以濟南為腹地,為山東省內近百位臺胞開立了個人賬戶,進一步提升臺灣同胞的歸屬感和金融服務滿意度。”
與中國人壽大廈一街之隔的央企總部基地內,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于2023年11月28日成立。國民養老保險是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全國性公司,山東分公司是其國內第一家分公司。山東分公司總經理李杰說,山東分公司能率先開設是山東省、市、區級政府相關部門大力扶持和共同努力的結果。公司除了為居民提供個人養老金融產品外,也會返投實體經濟,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目前已與歷下區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
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最新政策,上述兩家機構將分別獲得500萬元和300萬元的開辦補貼,并獲得辦公費用補貼,而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將享受住房補貼、子女教育、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待遇。
多管齊下,構建資本市場新格局
2023年,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先后推動農業銀行總行、興業銀行總行、民生銀行總行、信達資產管理總公司等與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全市新爭取意向性融資支持8500億元。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還指導濟南先投集團成功發行全國首單“新舊動能轉換”資產支持專項計劃7.7億元。
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持續加大對制造業、基礎設施、普惠小微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市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475.3億元,同比增長61.7%;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余額8088.6億元,同比增長18.2%;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406.4億元,同比增長23.5%。
同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山東服務基地平臺效應,加強企業上市培訓輔導。2023年,潤華服務、科源制藥、海看股份、國子軟件、宏盛華源5家企業相繼上市,濟南市新增首發上市及過會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此外,還有1家企業已注冊待上市、1家企業已過會,6家企業在交易所問詢,19家企業在山東證監局輔導。截至2023年底,濟南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0家、股票62只,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6家,保持全省首位。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第十四屆“影響濟南”經濟人物揭曉
12-30
1—11月,29戶省屬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46...
12-28
今年前11月濟南郵政行業業務收入達110.2...
12-27
山東進出口值45年增長16萬倍
12-27
首筆六千萬元“平急兩用”專項貸款落地濟南
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