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科技廳在官網正式發布《山東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本年度報告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驅動等方面,構建5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對全省及16市科技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全省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R&D經費支出、R&D人員、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等指標實現大幅增長,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推進,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科技創新格局。
一是全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2年,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71.14%,較上年提高7.61個百分點。主要體現在:創新投入規模繼續擴大。全社會R&D經費支出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基礎研究經費連續兩年增速維持在20%以上。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快速增長,達到51.45萬人年,創新基石進一步夯實,創新產出效率不斷提升。技術合同成交額邁上3000億元新臺階,同比增長26.95%;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50件,較上年增加1.86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26%,較上年提高1.50個百分點,創新支撐堅實有力。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優化。落實中小微企業升級高企財政補助資金約5億元,惠及企業4856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超過6000家,新增數量創歷史新高,達26778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54萬家,同比增長22.33%,科技型企業培育跑出“加速度”。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萬元GDP綜合能耗較上年下降3.79%,“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2.9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實現較快增長。
二是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山東省16市科技創新總體呈現向上發展態勢,青島、濟南、煙臺、淄博、威海、濰坊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省前六位,各市間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差異系數較上年降低1.74個百分點。從三大經濟圈科技創新發展情況來看,省會經濟圈以濟南為核心,不斷鞏固自身產業優勢,在研發經費投入、技術市場交易、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躍度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膠東經濟圈以青島為引領,積極共建東部沿海協同創新高地,在研發人力投入、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專利產出、高企培育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魯南經濟圈以臨沂為龍頭加速產業升級,盡管整體創新實力亟待提升,但在科技經費、研發人力、儀器設備等投入上均有所提升,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同時,三大經濟圈內部差異系數均有不同程度縮小,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
三是企業創新活力和效益大幅提升。2022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達1728.70億元,同比增長10.44%,占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重為1.59%,較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企業研發活躍度提高。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7793家,同比增長13.72%,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50.37%,居全國第3位。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42%,占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重達34.71%,較上年提高8.18個百分點,企業市場競爭力逐漸增強。
四是沿黃9市科技創新勢頭強勁。2022年,沿黃九市R&D經費支出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達12.1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8%,超過全省平均水平0.09個百分點,相較于上年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研發人員隊伍持續壯大,R&D人員全時當量增速達17.7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7個百分點。專利產出進一步提升,發明專利授權數較上年增長34.6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62個百分點。企業創新活躍,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總數較上年增長20.8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16個百分點。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不斷深化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
08-28
濟南競速人工智能新藍海
07-28
我市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到...
07-02
發力大模型產業 筑基新質生產力 浪潮云以新技...
06-23
數說濟南科技惠企利民新舉措
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