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泉匯流,鐘靈毓秀,塑造了泉城濟南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人才廣聚,俊采星馳,成就了“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城市氣象。
1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濟南成功舉辦,從全球14個海內外預賽區脫穎而出的210個項目同臺競技,“爭渡”泉城。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近年來,濟南深入踐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著力構筑“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持續創新引才模式、拓寬引才渠道,傾力打造了“一節一賽、一會一禮、一刊一行”招才引智工作體系。
其中,“一賽”即“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經過七年發展,大賽已成為濟南招才引智的關鍵載體和吸納全球創新創業資源的重要窗口。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第七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備受關注。以大賽為橋梁,來自海內外的高層次人才和優質創新創業資源,與大河之畔的泉城濟南建立起了深厚聯結。今天的泉城大地,正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這是一場聚焦產業發展、針對性強的創新創業大賽
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今天的人才結構就是明天的新質產業結構,今天的人才優勢就是明天的競爭優勢。
誠如市委書記劉強在頒獎儀式上的致辭所言,“持續優化賽事聚焦的產業領域和特色賽道,促進全市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歷經七年磨礪,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大賽擁有了新的時代內涵,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這一理念在本屆大賽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圍繞濟南主導產業,本屆大賽設置了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現代農業與新能源五個領域。同時,設置先進電子新材料與應用、鄉村振興、產業技能人才、北理工協同創新和海聚泉城等五個特色賽道。
一方面,聚焦濟南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精準設置參賽領域,重點招引一批產業契合度高、發展潛力大的高層次人才項目,推動產業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另一方面,聚焦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濟南在科研院所、國際交流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以“小切口”特色賽道實現細分領域精準引才,強化人才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撐引領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大賽專門設置了產業技能人才特色賽道,緊密結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聚焦濟南市重點產業,突出工藝改進、技術革新、質量攻關、發明創造等關鍵環節,精心設置比賽項目,為各行業、各領域高手展示技能搭建舞臺,傳遞出尊重技能、崇尚技能,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鮮明導向。
這是一場堅持項目為王、穩扎穩打的創新創業大賽
今年是濟南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深化年”。濟南堅持“項目為王”理念,為省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如何通過辦賽集聚發展急需、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人才項目?濟南一直在探索、持續在破題。
在預賽階段,奔著引人才、落項目開展各種活動。大賽啟動伊始,濟南設立了規模3億元的海右人才基金,派出評委和觀察員3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參加大賽預賽,篩選儲備預備優質項目40余項。
決賽期間,設置了“深度洽談區”、“直播觀演區”,結合產業優勢設置專門考察路線,邀請參賽選手前往重點園區和企業實地考察,在項目與區縣(功能區)、園區之間搭建橋梁,幫助更多項目落地轉化。
項目是人才引進的“蓄水池”,人才是項目和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經過巔峰對決,參賽選手尹貽生團隊在激光智能制造產業領域的項目最終斬獲第七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目前,項目已落地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該項目主要圍繞核心技術攻關,推出落地的產業化應用產品將有效賦能濟南激光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助力濟南加快建設“中國激光第三極”。
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的4740個項目報名參賽。從直播觀演的相識,到深度洽談的相知,到園區實地考察的相熟,再到達成落地意向的相成,全鏈條式保障,穩扎穩打推進。
這是一場堅持開放理念、科學務實的創新創業大賽
開放的城市,歡迎世界英才。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要干一番大事業,就要有這種眼界、這種魄力、這種氣度。
來自馬來西亞的某協會負責人劉天保,是參與過三屆大賽的“老朋友”,積極推薦東南亞優秀的項目參賽。他說,在濟南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濟南發展得非常棒。“最近有很多山東的企業去馬來西亞、新加坡考察。明年我也會帶幾個團過來考察,有一些可能會落地。”
大賽的朋友圈正變得越來越廣闊。本屆大賽進一步強化國際視野、開放理念,多位市領導帶隊參加預賽,并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對接,參觀考察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天開高教科創園、蔚來汽車、頤高集團等重點科研機構和企業園區。
大賽期間,濟南以賽為媒,同步做好人才政策和城市形象的宣傳推介,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持續提升城市軟實力、影響力和吸引力。
這是一場堅持陽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創新創業大賽
公平和公正是每一個活動和競賽的基本原則和底線。舉辦一場公平公正、高質量的大賽,是培育創新創業環境的重要一環。
透過幾個細節,可以看見本屆大賽的公平公正——
在比賽形式上,參賽團隊通過現場路演答辯方式直觀展示項目風采,并回答評審專家現場提問,有力保障了評審專家與參賽團隊的精準溝通和對項目的深度了解。
在評審設置上,對應五個參賽領域分別進行項目路演答辯。每個領域設包括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和投資專家在內的評審專家組,各專家嚴格按照評審標準獨立評審打分,科學、客觀評價項目。同時,評審過程由市紀委監委機關全程監督,嚴格評審程序,嚴肅評審紀律。
在賽事保障上,大賽采用中英文雙語答辯,并提供同聲傳譯服務,確保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評審專家和參賽選手之間的有效溝通,體現了賽事的包容與公平。
在賽事公開上,大賽決賽聚焦五個參賽領域專設“直播觀演區”,組織各區縣(功能區)和市投促、科技、工信、衛健、農業等部門現場觀演,讓路演答辯全程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下運行,在提高了發現項目、對接項目效率的同時,也彰顯了賽事的陽光公正。
參賽選手普遍認為,這次比賽全程陽光透明,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領域參賽選手韓明珠帶來了人工智能醫療技術平臺項目。韓明珠說,用參賽的方式來落地項目,讓她覺得公正、公平、公開,免去了很多后顧之憂。
這是一場堅持服務至上、貼心周到的創新創業大賽
要讓人才安下心、扎下根,就要讓人才感受到尊崇和關愛,務實解決人才工作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真正讓人才愛上濟南、融入濟南。
既關注服務人才創業創新的大事,也聚焦人才工作生活的關鍵小事。建立“項目實時信息庫”、“落地綠色通道”,配備“一對一服務專員”,為落地項目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服務保障,解決人才來濟創新創業后顧之憂。為更大力度支持人才來濟發展,本屆大賽決賽設置50個獲獎名額,較去年增加15個。符合條件的決賽獲獎項目將按程序納入人才工程管理,給予資金扶持,以“真金白銀”的支持鼓勵更多人才項目落地濟南。
效果究竟如何,人才的感受最直接。參賽選手薛孝補帶來的商業遙感衛星領域項目,與濟南市的空天產業高度契合,備受關注。參賽期間,薛孝補團隊與濟南產投集團達成了股權投資協議,“我們力爭最快完成項目的建設,完成產業鏈的落地,打造中國商業衛星山東制造的世界名片。”
保障全,人才聚;機制順,活力增。本屆大賽期間,濟南創新完善金融賦能人才發展鏈條,落實“金融支持人才企業發展十項舉措”,舉辦金融路演專場對接會,組織各類投融資機構全過程參與項目評審和項目對接,為參賽項目落地轉化注入金融活水。
這是一場突出高端引領、站位高遠的創新創業大賽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隊伍的推動。
“今年6月份,我受邀參加了‘海右人才節’,看到濟南的優勢,因此計劃將項目落戶濟南,建立研發中心、加速產品優化與創新。”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琦帶著項目參加了大賽,并與天橋區達成合作計劃,“我們將以濟南市作為平臺,向全國拓展。”
人才蔚,事業興。大賽致力于構建國際化的人才交流平臺,吸引更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濟創新創業。本次大賽共設置14個預賽區,分別是西歐英國、中歐匈牙利、北歐瑞典、東南亞新加坡、東亞日本5個海外賽區,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杭州、南京、武漢、天津、合肥、蘇州9個國內賽區。
預賽區所在地,都是高端人才集聚、科創資源豐富的海內外一線城市,屬于“人才富礦”。以辦賽為契機,濟南積極加強與當地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產業園區的溝通對接,充分挖掘人才、產業、項目等要素資源,吸引集聚一批優秀人才、優質項目來濟,真正把“走出去”的合作轉化為“引進來”的機遇。
據悉,本屆大賽匯聚了全球知名高校人才,包括麻省理工、劍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海內外頂尖名校,參賽人才大多數為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中青年,創新活力顯著。
這是一場堅持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創新創業大賽
人才工作是復雜系統工程,不能僅靠單個部門“單兵作戰”,而是需要“協同作戰”“久久為功”,方可“玉汝于成”。
大賽堅持全市人才工作“一盤棋”,構建市委人才辦牽頭、市區兩級聯動,匯全市之智辦大賽、舉全市之力引人才的工作格局。市委人才辦會同科技、人社、投促等市直單位成立工作專班,成立創業助理團、技術經紀團、法律服務團、融資服務團,先后組織62場項目路演,積極促進落地。
注重發揮市直單位資源豐富、聯系廣泛的優勢,組織市直單位深度參與,在宣傳發動、項目征集、對接落地等方面提供專業支持。注重發揮區縣人才招引主陣地作用,組織全市14個區縣(功能區)參與預賽承辦。歷下區加快布局中國科協海智基地、山東科技大市場等優質平臺,統籌中央商務區、長嶺高科片區等各類載體資源,以一流平臺吸引項目、集聚人才。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
2018年,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創新生態集聚,濟南市舉辦了首屆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一個個賽事創新傳遞重才熱情,一項項便捷服務飽含聚才期盼,一條條暖心舉措彰顯愛才誠意。七年來,大賽為濟南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優質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增添了科技創新活力和高質量發展動能。
今天的濟南,戰略紅利交匯疊加,資源要素富集充沛。熱心發現人才,誠心使用人才,精心愛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群賢畢至、群星璀璨的新時代生機盎然。成長有支撐,創新有舞臺,奮斗有回報。對人才的態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溫度,更彰顯城市發展的高度。
山水萬程,奮斗不息,相約濟南,一路向前。
編輯:張婉瑩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省內唯一“2024亞太領軍智慧城市” 濟南憑...
12-01
25個城市更新項目推介招商
11-28
我市印發重點項目后評價管理暫行辦法
11-21
濟南獲評“2024亞太領軍智慧城市”
11-16
拓展友好往來 深化產業合作 韓金峰率濟南市代...
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