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教育始終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當下,走在發展快車道的濟南教育,堅持服務省會高質量發展大局,通過產教融合、市校融合、教育數字化等有力作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頭活水,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以教育“軟實力”增強泉城發展“硬支撐”,為泉城高質量發展賦能。
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契合度
為產業發展輸送“工匠力量”
“李老師,我們接了個大項目,急需網絡安全專業的人手”“李老師,今年給我預留幾個畢業生”……濟南信息工程學校聯想專班班主任李芳已經習慣于接到這樣的求援電話。自己的學生供不應求、大受企業歡迎,她發自內心地高興。今年聯想專班全員通過了華為HCIA-Storage認證,刷新歷屆專班的最高紀錄。
在職業院校就讀的學生備受企業歡迎,主要得益于濟南教育對產教融合的不斷深化,繼而實現了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提高了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以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與10余家行業協會、200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與華為、京東、天元等知名企業共建產業學院,與SAP公司、浪潮集團、中建公司等大型企業共建全國首家裝配式建筑教學實訓基地、通力電梯北方培訓中心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200多個,還牽頭成立了全國工業互聯網職業教育集團、山東省服裝設計協會、濟南市裝配式建筑職教集團。
濟南職業學院則持續開展“訪企拓崗”“訪企拓研”“訪企拓服”“訪企引才”專項行動,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其中,“訪企拓崗”行動成功拓展實習、就業崗位超2000個;同時,與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四川 縱橫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共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畢業生就業實習實踐基地合作意向。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6%以上。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的教育類型。多年來,濟南不斷強化職業教育的服務職能,主動對接市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地方產業發展不斷輸送“工匠力量”“工程師智慧”。2024年,職業學校專業建設進一
步加強,新增65個專業開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職教育、2個專業開展“3+4”貫通培養;職業學校服務經濟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新增12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省級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項目。
隨著產教融合的不斷深化,濟南職教學子的專業知識更加扎實,操作技能更加熟練,實踐經驗更加豐富。11月21日,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冠軍爭奪賽在天津落下帷幕,濟南職教學子從74個國家和地區的2.9萬余名選手中突破重圍,共收獲金獎9項、銀獎13項、銅獎10項。其中,濟南職業學院共獲獎8項,獲獎總數量居山東省職業院校第一名。
教育與城市相融共生
為城市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和優勢
9月25日,駐濟省屬高校座談會召開。會上,大家說建議、提問題、談發展,共商校地融合高質量發展大計。近年來,濟南市把高校視為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與重要力量,以實施市校融合發展戰略工程項目為抓手,持續構建“大學+”校地合作新模式。
長清大學城作為高校聚集地,有著豐富的科教資源,圍繞市校融合發展,長清區狠抓合作機制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校企合作落地生效、人才引進培育、配套服務,多措并舉推動校地融合。圍繞“教育強區”的建設目標,槐蔭區也積極行動起來,通過聯合高校、區直部門組建引才專班,面向高校院所選派優秀人才到區直部門、優秀企業掛任科技副職和科技副總,與30所高校、科研院所簽訂“校地融合共建協議”,打造“青年人才校地融合共建基地”等,強力“助攻”校地融合,為濟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高校和城市是血脈相連、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2024年,濟南市開展了首批產業教授(導師)選聘工作,推動山東大學、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9所駐濟高水平大學從市內企業、科研院所選聘100名優秀管理和技術技能人才,深度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工作;先后2次組織駐濟高校參加濟南市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幫助高校引進了一批博士等高層次人才,促進了更多大學生留濟就業。完成市校融合發展戰略工程首批94個項目的結項驗收和第二批136個項目的階段性績效評價工作,累計支持資金超1.9億元。截至目前,各立項項目培養契合濟南市產業發展需求的學生7.08萬人,引進市外高層次人才近1000人,279項科技成果在我市實現就地轉移轉化,孵化企業420多家。
成立兩大“數字中心”
持續賦能“未來”教育新格局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順應全球數字化浪潮、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聚焦守正創新,濟南教育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以濟南市數字教研中心、濟南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兩大中心”為主體,打造智慧教育“引擎”——
濟南市數字教研中心是濟南市教育局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創立的國內首個區域級教育大數據服務機構,旨在通過教育數據收集、分析、研究、應用和數字未來學校項目實施,打造具有廣泛影響的基礎教育研究基地,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內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區域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濟南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的成立代表著“中央廚房式”數字教育資源創生,實現了資源本地創生、集中制作,全網共享、跨端應用;建立了資源標注機制,組織老師對資源標注并與知識圖譜關聯;實現了數據、算法、資源一體化服務。
事實證明,數字教研中心、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為濟南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不僅解決了教育數據資源底數不清、數據來源不統一、共享供需對接不充分、統籌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還能補齊濟南教育大數據工作機制短板,建立面向未來的教育數據治理體系,實現以大數據驅動課程實施和育人質量的整體提升;同時,在現有教育的數字支撐資源體系基礎上,進一步融合數字濟南的數據支撐體系,綜合運用一體化大數據平臺、AI算法等,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做好資源開放應用,提供底層的算力支撐、存儲支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濟南市遴選出市中區潤澤學校、歷城二中彩石校區、天橋區云錦中學、槐蔭區醫學中心實驗學校四所學校為數實融合發展項目實驗校,建設數字未來學校新樣板。目前,四所“未來學?!币验_展大數據應用教學項目10余次,通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方式變革、教育流程再造,重塑教育范式和學校形態,順勢走向教育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未來,這些學校將在課程方案轉化落地、教學方式變革、智慧作業改革、教學評價改革、數字場景應用等方面為全市學校數字化轉型提供教研引領和數字支撐。
“濟南市深入探索數字教育‘新基建、新場景、新模式’體系建設,以數智化賦能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特色、可復制、能推廣的經驗和案例……”近日召開的濟南市教育數字化推進現場工作會議,讓與會人員深刻感悟到:濟南教育所塑造的教育數字化“新生態”,必將為“未來”教育新格局持續賦能,不斷筑強泉城發展“硬支撐”。
編輯:張婉瑩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將實施五項專項行動
11-02
2024年山東省暨濟南市“全民國防教育月”系...
09-06
高職(??疲┳匀雽W9月25日填志愿
08-31
北京大學“知行計劃”見習實踐團走進起步區
08-01
我市多措并舉做好學生助學各項工作
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