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從濟南市考古研究院獲悉,濟南市青寧村墓地考古發掘近日完成,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
據了解,該墓地位于濟南市濟陽區崔寨街道青寧村舊址西500米處,為配合工程建設,濟南市考古研究院對墓地進行考古發掘。本次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共清理宋金至清代墓葬255座,出土有瓷碗、瓷罐、瓷缸、銅鏡、銅錢等各類遺物700余件(組)。
考古人員介紹,該墓地延續時間約700余年,整體規模較大,墓葬數量較多,形制多樣,隨葬品豐富,補充了濟南地區黃河以北區域的墓葬考古資料,也為考察該區域宋金至明清時期喪葬習俗的發展演變以及出土遺物的演變規律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山東地區元代磚雕壁畫墓大多分布于濟南東部一帶,均位于黃河以南,青寧墓地元代磚雕壁畫墓的發現將此類墓葬形制的分布范圍擴展至黃河以北,為研究元代山東地區磚雕壁畫墓的分布與傳播提供了新材料。濟南地區以往發現的元明時期墓葬未見有舟形墓,青寧墓地元明時期舟形墓的發現既補充了這一時期的墓葬形制,也為宋金之后舟形墓的發展、演變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青寧墓地明代墓葬發現133座,大多裝飾有磚雕,是山東地區數量最多的明代磚雕墓地。磚雕主要包括仿木結構門樓、歇山式建筑和燈檠等,結構特點較元代墓葬有明顯的延續性,為研究山東地區磚雕墓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新材料。發掘區南部的明代墓葬排列有序,基本不見打破,并且存在避讓現象,具有較強的規劃性。墓內隨葬品及人骨為研究當地人群的家族組織形式、親緣關系、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喪葬觀念、飲食結構提供了新的材料,也為歷史學及民俗學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另外,該墓地毗鄰黃河,受黃河水患影響較大,尤其是宋金時期磚室墓大多存在洪水沖擊現象,為研究黃泛區歷史時期黃河的水文、泛濫演變提供了依據,對還原墓葬營建過程以及后續地層堆積序列提供了新資料,對深化研究山東地區黃河文化有重要意義。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惠民拜年送大禮 文化館里過大年
02-16
大年初一全市文旅活動好戲連臺
02-11
乘著高鐵新線去“拜年”
02-11
千佛山新春游園會正月初一啟幕
02-09
2024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濟南市系...
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