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前拉出第二批治理項目清單,嚴厲打擊重型柴油貨車篡改、屏蔽、破壞OBD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年底前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70%的整治,構建“大執法”格局……3月4日下午,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暨全面從嚴治黨會議召開,謀劃美麗濟南建設工作思路,明確2024年重點工作,擂響助推“項目深化年”生態環境工作的催征戰鼓。
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聚焦污染防治和環境安全主責主業,構建“44141”工作體系,向治理項目要環境效益。強化政治、法治、民本和底線“四個思維”。樹立項目、問題、閉環和考評“四種導向”。圍繞建設美麗濟南“一條主線”,抓實示范引領,扎實推進美麗中國、美麗山東建設濟南實踐。筑牢“四個堅持”,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服務大局,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筑牢屏障,夯實生態環境安全根基;堅持完善體系,加快提升現代環境治理能力。深入推進“一個強化”,強化黨建引領,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抓實示范引領 扎實推進美麗濟南建設
加強頂層設計。出臺并組織落實美麗濟南建設配套文件。注重與國家、省意見和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方案銜接,著力攻關薄弱環節和滯后領域,突出針對性和約束力。
突出示范引領。繼續推動創建國家、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省生態文明強縣;加強示范建設動態監管。開展小清河國家級美麗河湖申報,探索美麗山川、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等“美麗系列”創建。
講好美麗濟南故事。突出黃河文化與泉城自然特色,打造美麗濟南生態環境改善系列報道,策劃生態環保鐵軍“有溫度”“接地氣”“在身邊”的專題報道。動員社會力量,繼續廣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特色活動以及各種生態文明志愿服務。
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編好、用好《2024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3月中旬前拉出第二批績效等級治理項目清單,著重抓好揮發性有機物的夏病冬治。向企業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解決企業污染防治設施憑借人為經驗粗放運轉的問題;用好智慧生態黃河雙清單板塊,及時巡查更新,遇到高值時拿出清單指導排查問題;年底前提前報廢更新老舊汽油車2萬輛,淘汰存量國一及以下機械。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抓好水質保障,加大國控斷面監測預警,第一時間排查整改高值點位或者突發污染;做好汛前及汛期水污染隱患排查整治。抓好北大沙河入黃河口、徒駭河劉成橋和小清河睦里莊等關鍵斷面。協同推進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污水處理廠新(擴)建項目、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聚焦治岸,年底前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70%的整治;強化水源地保護,定期監測、評估城鎮和農村水源水質狀況;抓好工業污水監管,嚴厲打擊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源頭防控土壤污染,嚴格建設用地準入,強化用途變更“一住兩公”地塊土壤調查和評審,推進污染地塊加快修復進度。加強農村污染防治,抓好201個行政村環境整治,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排查全市農村黑臭水體、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環境整治情況。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確保地下水穩定達標。加強固體廢物監管,開展新一輪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集中排查整治、“萬企全員”警示教育等活動;以創建“無廢工廠”“無廢園區”等典型為契機,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夯實新污染物監測基礎,爭取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監督、執法和監測能力建設。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建立噪聲源清單動態管理制度。推進聲環境監督管理。聯合做好重點管控區監督管理。
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持續深入開展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充分利用放射源在線監控平臺和智慧黃河放射源在線監測平臺,及時反饋處理異常情況。開展宣傳培訓和警示教育。加強監管隊伍建設。
堅持服務大局 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持續抓實“四減四增”。抓好省對市、市對區縣的第二輪終期考核。緊盯高污染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煤炭消費、新能源推廣、公轉鐵等重要領域,協同主管部門謀劃第三輪行動。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確保11家重點企業碳市場履約周期應履盡履、按時清繳;持續推進各類試點示范,支持起步區創建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持續推動碳排放強度下降,完成省級下達的年度目標;嚴控準入關口,落實新上“兩高”建設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要求。
做強環保產業。出臺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推進環保產業集聚發展;抓實政策支撐保障,持續推進已獲批的EOD模式項目、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等,助力新項目申報;推動8家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做好建設。
全力服務經濟大局。繼續謀劃服務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在嚴格環境準入的基礎上,針對省市重大項目,進一步在環評服務和要素保障上優化服務、提質增效,力爭提前完成“十四五”污染物減排任務;暢通咨詢服務渠道,幫助企業和重大項目理解把握落實環保政策;加大智慧監管執法力度,非現場執法比例至少達到40%以上。
堅持筑牢屏障 夯實生態環境安全根基
強化風險防范。對重點風險監管單位,通過案例警示等手段開展風險提示;定期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加大檢查頻次。緊盯“一廢一庫一品一重”、飲用水水源地、化工園區、企業環保設施等高風險領域,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定期做好應急物資、裝備檢查,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
強化生態監管,緊盯生態紅線和自然保護地兩個關鍵,堅決打擊違法破壞生態行為。印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推進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建設,并納入智慧生態黃河平臺,實現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在線監測和評估。
堅持完善體系 加快提升現代環境治理能力
構建“大執法”格局。市、區縣兩級,各環境要素、監測監控、數字化應用、排污許可等各個條線,各司其職、協同發力,提升執法監管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水平。
監測監控方面,抓好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技術核查,嚴厲打擊在線數據弄虛作假,做好監測數據深度分析和綜合利用。數字化應用方面,重點完成智慧生態黃河平臺建設。法治建設方面,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抓手,加強對企業對公眾的普法宣傳,提升全系統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排污許可方面,提升質效和智慧化水平,強化排污許可執法監管。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出臺永久性綠地管理辦法
02-03
我市印發意見加強再生水利用工作
02-03
我市兩項目入選省級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
11-09
《濟南市貫徹落實〈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10-31
山東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