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個公共數據可信流通基礎設施以試點服務項目形式在濟南正式落地,標志著濟南市公共數據全面實現社會化流通,“數據要素×”行動將在濟南實現全新突破。
打造可信數據空間 加速數據要素流通
去年11月,國家數據局首次公開提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概念,并明確強調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對擴大數據產業規模、繁榮數據產業生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機遇。
推動數據要素“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為山東數字強省建設的核心陣地,濟南率先提出打造數字先鋒城市,持續推進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建設。目前,全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已覆蓋15個區縣(功能區)子節點,實現與省級一體化大數據平臺的互聯互通,共發布數據目錄13000余項、數據資源20000余項,匯聚各部門數據量達150億余條,支撐服務調用近45億次,在數據供給側打下了良好基礎。
盡管如此,濟南在數據資產價值化探索、公共數據社會化流通中仍面臨數據治理難度大、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困難,亟需搭建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實現公共數據由內向外循環的突破。
為進一步推動公共數據有序向社會開放,打通公共數據“內循環”“外循環”流通難點、堵點,充分釋放數據價值,2023年7月,濟南市大數據局聯合浪潮云率先啟動新型數據基礎設施的探索與實踐,搭建城市可信數據空間,融合隱私計算、沙箱計算、數據授權、區塊鏈等多種技術能力,為全數據要素流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滿足授權數據安全存儲、可信傳輸、數據存證溯源、融合分析、聯合建模等數據流通需求,服務政府內部數據共享和對外授權運營等諸多場景,加速了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
數據要素加快賦能 乘數效應倍速釋放
由浪潮云構建的可信數據空間平臺,以新一代政務云為依托,借助政務大模型的加持,提升了公共數據治理能力,助力濟南市圍繞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社會治理等重點行業統籌開展場景建設。目前,已為濟南財金集團、山東人才集團、北方健康、政保通等多家運營單位支撐了金融反欺詐、群租房智能識別、住院感知、商業選址等10余個場景。
政務大模型x數據治理:浪潮海若大模型加速賦能公共數據的高質量供給,已落地智能問數、對話式BI等兩個應用場景,其中對話式BIAgent有效提升了政府進行數據治理的工作效率。
數據要素×金融服務:為濟南財金集團打造反欺詐準入模型以及金融產品探查模型,有效提升用戶金融服務水平。其中反欺詐準入模型已入駐濟南“泉融通”平臺,完成企業規則審核調用4000余次;金融產品探查模型已完成針對全市200萬家企業的20個行業門類的細粒度指標探查結果,形成了6000余項核心指標的建模服務,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開發具有濟南特色的金融產品提供了準確的數據統計服務。此外,聯合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服務中心科創金融辦公室,為農業銀行、齊魯銀行提供模型服務,累計為兩家金融機構篩選4萬余戶優質儲備客戶。
數據要素×醫療健康:聯合政保通公司打造住院感知場景,篩查住院人員信息69萬人次,為住院人員提供保險主動提醒服務,目前已啟動與眾安、國壽、平安等保險公司的技術對接工作,通過檢測住院人員信息,為他們提供更為精準和及時的保險服務,提高了保險行業的服務效率,也為住院人員提供了更人性化的關懷。
數據要素×城市治理:在醫保領域,為章丘區打造醫保核查與大病報銷場景,幫助全區各街道排查出60余個未正常參保人員以及42個大病報銷需幫扶人員;在人才幫扶領域,聯合山東人才集團打造人才社保斷繳排查場景,先后集中實現服務11000余次,篩選出800余名人才社保斷繳。
作為全國首個落地的公共數據可信流通基礎設施,濟南市可信數據空間項目案例成功入選2023年中國信通院大數據星河“數據要素流通標桿案例”,并入選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下屬大數據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發布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案例集》。
未來,濟南市將繼續在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持續深化可信數據空間應用,為夯實全市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新動能。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光明日報》點贊萊蕪:“數字+”賦能新愿景
04-10
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03-21
濟南市將重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審批服務數字...
02-29
濟南算力規模達1900P居全省首位
02-29
濟南躋身“萬億俱樂部”城市數字治理生態指數十...
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