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南水北調東線濟平干渠東側——“聊熱入濟”穿黃隧道始發井地下30米處,伴隨著“東風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由中建八局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聊熱入濟”長距離供熱工程穿黃隧道項目盾構機順利始發,標志著黃河下游首條下穿黃河隧道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全面開啟“穿黃之旅”。
穿黃隧道是“聊熱入濟”長距離供熱工程的關鍵控制性節點,長距離、高水壓、復雜地質、大坡度掘進等因素對盾構機設備制造和盾構施工技術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建成后,將成為黃河下游首條穿越黃河的供熱專用隧道,對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提升濟南市供熱保障能力,推動濟南市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穿黃隧道總長約4537米,其中下穿黃河段約300米,主要穿越含鈣質結核的硬塑粉質黏土地層、膠結砂層等,地層巖性差異較大。為保障安全優質高效施工,解決盾構機在復雜地質中易結泥餅、滯排、螺機噴涌、突涌水等風險,項目團隊聯合各參建方多次組織專家論證,進行專門研制設計,“量身定制”適合長距離穿黃隧道的泥水土壓雙模盾構機,集成泥水、土壓盾構機設計理念與功能,實現兩種不同掘進模式之間“一鍵切換”,做到“軟硬通吃”。同時,該盾構機搭載了中建八局自主研發的“盾構輔助決策系統”,包含“盾輔系統”“超前地質預報”“實時監控預警”“土倉可視化”“盾尾間隙自動測量”等智能化模塊,既保證工程優質高效,又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為確保盾構掘進平穩安全,項目團隊針對狹小工作井盾構分體始發、一次性連續穿越黃河、下穿黃河段5bar高水壓、最大坡度40‰等風險源進行了全方位梳理辨識,邀請相關盾構專家實地考察,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專項施工方案,并提前采取預加固及針對性保護措施,加強監測及地面巡視,對盾構吊裝、運輸拼裝、調試作業人員,進行十余次技術、安全交底,明確作業范圍和職責等,建立嚴格的現場管理制度和協調機制,為高標準履約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張婉瑩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印發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方案
06-08
全國首座全范圍“永臨結合”地鐵站在濟封頂
06-02
存量房買賣“云網簽”系統正式啟動
05-18
市發展改革委舉辦“濟南市項目謀劃策劃實務大講...
05-17
我市今年擬建100萬個城市部件“電子身份證”
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