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向東: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于人類社會發展,高瞻遠矚,視野宏闊,內涵豐富,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它不僅被寫入黨章和憲法,而且多次被寫入一些重要國際會議或雙邊關系文件。這一理念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在它的指引下,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一道,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共建美好地球家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主席著眼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淵源和實踐基礎。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當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處的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下,對馬克思主義“真正共同體”“世界歷史”等思想的創新與發展,既體現出理論原創性,又具有鮮明時代性。第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是對天下為公、大同社會、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等傳統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繼承和發展。第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和責任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胸懷天下的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具有家國情懷、天下情懷,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第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回答和解決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也是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的人間正道。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把世界上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的界限,堅持全人類共同價值,把我們居住生活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共享發展機遇與成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實踐涉及很多層面,需要各國堅持不懈,攜手合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動過程具有漸進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形成合力;合作范圍具有層次性,需要在國際社會、雙邊和多邊的不同層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撐,需要在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合作方式選擇具有制度性,以共建“一帶一路”等已有國際合作為堅實依托,與國際關系中的各種伙伴關系有效對接,從功能性合作到制度性合作不斷提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遵循主權平等這一規范國與國關系的重要準則、溝通協商這一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公平正義這一改革和完善國際秩序的根本要求、開放包容這一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必要路徑、人道主義這一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等一系列原則要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各國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也是各國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所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要有效應對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他還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踐行。中國與世界密切聯系,須臾不可分離。中國是世界之中國,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倡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以實際行動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中國將同各國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系復雜變幻,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多,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理性抉擇。和平與發展面臨諸多嚴峻考驗,甚至有可能是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但開放包容、多元互鑒是主基調,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主旋律,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都將遭到各國人民的反對和擯棄。總之,只有各國人民共同攜手、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開創共享共贏、發展繁榮、健康安全、互尊互鑒的未來,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
||
|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