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7010000418859XL/2025-01477 | 主題分類: | 政府,政府辦公廳 |
|---|---|---|---|
| 成文日期: | 2025-09-30 | 發布日期: | 2025-10-09 |
| 發布機關: |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統一編號: | 無 |
| 標??題: |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塑強“在泉城·全辦成”政務服務品牌的實施意見 | ||
| 發文字號: | 濟政辦字〔2025〕23號 | 有?效?性: | |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塑強“在泉城·全辦成”政務服務品牌的實施意見
濟政辦字〔2025〕23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的部署要求,縱深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動“在泉城·全辦成”政務服務品牌迭代升級,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發揮“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總牽引作用,以清單管理為基礎、以流程優化為核心、以數字賦能為支撐、以服務提質為路徑,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從“能辦”向“好辦易辦”深度轉變,構建“輕松辦·不求人”的政務服務環境,為加快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提供有力支撐。
二、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
(一)推動年度重點事項精準落地。根據國務院、省政府關于“一件事”重點事項的實施安排,制定市級年度重點事項清單,分級分類推進實施并動態管理。明確“一件事”部門職責分工,按照時間節點壓茬推進落實。加強清單動態調整,各“一件事”牽頭部門結合改革成效和實際需求,及時提出事項增刪、流程優化等調整建議。支持各級各部門(單位)以“揭榜掛帥”等方式探索創新,在完成國家、省重點事項基礎上,聚焦辦理量大、覆蓋面廣、關聯性強的領域拓展應用場景。對實施成效顯著、具備復制推廣條件的特色事項,及時納入市級年度重點事項清單。(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各區縣政府以及代管鎮、街道的功能區管理機構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任務均需各區縣政府以及代管鎮、街道的功能區管理機構落實,不再一一體現)
(二)強化線上數字支撐。推進“一件事”相關業務系統整合對接,構建便捷高效的線上辦理渠道。對明確由市級建設的辦事系統,嚴格遵循省統一標準組織建設,確保與省政務服務平臺無縫銜接。深化數據匯聚共享,統籌推進市級自建系統與省辦件歸集平臺對接,通過數據接口等方式,實時向省政務服務平臺匯聚“一件事”辦件數據。依托國家數據直達系統、省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代理上級數據、推動數據回流,按需開展市級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務院部門垂直管理業務系統對接。加強對政務服務和數據共享利用中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保護,筑牢數據安全防線。(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各“一件事”牽頭部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暢通線下服務渠道。推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因地制宜保留必要的線下服務渠道,推動重點事項按層級進駐對應政務服務大廳或適宜的公共服務場所。規范服務流程,落實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等服務制度,強化“一件事”引導幫辦服務,確保線上線下協同高效。堅持資源共享、動態調配,堅決杜絕“面子工程”。(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各“一件事”牽頭部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評估問效機制。以“能辦”“好辦易辦”為評價標準,制定“一件事”服務成效評估指標體系,組織開展運行成效評估測試,動態衡量改革實施效果。開展常態化“回頭看”,各“一件事”牽頭部門建立日常評估機制,組織開展模擬測試、“我陪群眾走流程”等活動,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提升。豐富意見建議收集渠道,聯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市民服務熱線,廣泛聽取企業群眾意見建議。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業務規范受理重點事項,嚴禁違規降低審批標準,保障企業群眾可自由選擇單獨辦理或集成辦理具體事項。(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各“一件事”牽頭部門牽頭,市大數據局等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應用場景拓面
(五)深化惠企“一類事”服務集成。針對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拓展政務服務內容范圍,增設關聯度高、企業發展急需的服務事項,編制形成分類清晰、要素完整的增值化服務事項清單。開展高效辦成惠企服務“一類事”標準化試點,推進惠企政策服務全流程標準化、企業訴求工作流程閉環、“泉惠企”服務站規范化運營,打造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支持各區縣結合本地產業特點與企業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開展定制化、套餐式“一類事”集成服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涉企行政檢查“111N”工作體系。統籌涉企行政檢查,提升檢查的規范性、一致性、協同性,通過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壓減檢查頻次。系統梳理涉企檢查事項,建立聯合檢查場景清單,推進涉企行政檢查“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加強涉企行政檢查平臺數據統計分析,建立多頭、重復、高頻檢查智能預警機制,2025年12月底前,實現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壓減30%。(市司法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深化機關內部“一次辦成”。依托“山東通”平臺,推動機關內部服務事項向“一次辦成”平臺整合匯聚,推進事項多跨協同聯辦,2025年12月底前,實現8000項以上機關辦公服務事項上網運行。加強“數字會務”統建系統推廣應用,提升數字機關服務效能,推進政府部門高效運轉。(市大數據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進基層報表“只填一次”。組織梳理基層現有報表,按業務領域分類建立清單并清理重復報表,2025年12月底前,依托基層數據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一表通”,推動同一數據“一次填報、多部門復用”。組織開展數據匯聚治理,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首輪高頻數據治理并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結合AI大模型打造數智人“泉小數”,提供數據查詢、智能提醒、政策咨詢等服務,2025年12月底前打造不少于6項服務,保障基層開展高頻辦事場景。(市大數據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打造“輕松辦”政務服務體系
(九)拓展“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應用。深化政務服務智能問答,構建政務服務知識圖譜,建立標準化、結構化、模塊化的知識庫。編制完善知識庫運營管理工作規范,推進“市級統籌、區縣復用”,強化存量知識庫動態更新及常態化維護。深化知識庫線上線下同源輸出應用,實現“窗口端、幫辦端、問答端、管理端”多場景落地。2025年12月底前,實現高頻事項智能回復精準度達90%以上。深化智慧審批升級,探索運用OCR字符識別、RPA自動化等人工智能技術對申報材料進行智能核驗,提升審批智能化服務能力。(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創新政務服務供給模式。構建“線上智辦、導服幫辦、綜窗快辦、特事研辦”政務服務新模式,優化線上線下服務體驗。拓展“線上智辦”,推進事項線上申報智能引導、預審、校驗,打造政務服務網“輕松辦”專區,2025年12月底前完成50個試點事項的數字化改造。創新“導服幫辦”,在政務服務中心合理設置咨詢幫辦專區,配備業務幫辦員,提供“靠前指導—材料預審—精準分流”全鏈條幫辦服務,提升首辦成功率。深化“綜窗快辦”,推進“一窗受理”服務升級,編制高頻事項“零基礎”模板,提升窗口受理效能。推進“特事研辦”,突出幫辦服務集成,推行政務服務大廳值班幫辦工作機制,聯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幫助企業群眾解決辦事難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深化政務服務集約化建設。依托省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大廳,打造現代智慧“政務綜合體”,推進政務服務場所一體化管理、規范化建設。升級打造企業服務專區,拓展政策、金融、法律等涉企增值服務。充分利用大廳現有物理空間,通過深化綜窗改革、導服幫辦等措施,提升窗口集約化服務能力。建立健全窗口彈性共享機制,針對業務部門臨時或階段性進駐需求,靈活調配窗口資源。推進水電氣熱、有線電視、公交、通信等民生服務資源進駐綜合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高效辦理。打造“1530政務服務圈”,構建功能互補、高效協同的服務矩陣。(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委金融辦、市司法局等部門、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廣電網絡濟南市分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惠企服務提質增效
(十二)深化惠企政策兌現“直達快享”。以“減環節、壓時限、提效率”為目標,優化升級“泉惠企”平臺功能,動態梳理政策事項清單,推進政策事項流程再造與數字化改造,實現政策事項依托平臺全流程線上運行,提升“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事項覆蓋率。依托“泉惠企”平臺建設企業信息庫、惠企政策庫,結合行業類別、經營狀況等方面對企業“精準畫像”,運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實現政策智能匹配、自動推送。健全獎補資金保障機制,優化政策資金預算編制管理,完善預算指標關聯,優化指標下達和資金撥付流程,減少非必要審批環節,提升獎補資金兌現效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大數據局、市財政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強化供需對接“高效匹配”。聚焦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供需信息不對稱、協作效率不高等問題,依托“泉惠企”供需對接服務平臺,對已入駐企業和發布的供需信息實行標簽化管理,實現市場供需信息的精準推送和產銷銜接。拓展供給端資源,推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平臺。強化部門協同,建立完善“常態化+專場化”對接機制,組織開展企業供需對接交流活動,打造“企業需求-資源供給”高效匹配生態。(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營經濟局等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構建企業訴求“一事一清”響應閉環。線上依托“泉惠企”訴求服務平臺,線下統籌企業訴求多元收集渠道,形成全市統一的“涉企訴求池”。健全“訴求受理—直辦轉辦—部門承辦—結果反饋—跟蹤回訪—辦結入庫—分析評估”訴求辦理工作流程。配強專業化服務專員隊伍,嚴格落實“2110”快速響應規程,提升訴求處置效率。按照簡單一般訴求直接辦、復雜疑難訴求協同辦、重大緊急訴求提級辦的原則,強化跨部門協同聯動,確保企業訴求受理及時、轉辦精準、處置高效。以事要解決為目標,明確實質性辦結標準,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強化涉企訴求數據挖掘與趨勢分析,推動實現“解決一個訴求”向“破解一類問題”轉變,為政府制定涉企政策、優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優化創新創業政務環境
(十五)深化準入準營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行企業住所(經營場所)標準化登記,2025年12月底前,實現企業開辦“一窗通”平臺與不動產信息和標準化地址管理平臺的數據對接,進一步簡化企業開辦流程,提高登記注冊效率。深化個轉企“一件事”集成改革,拓展適用范圍,為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提供支持。推進食品經營許可“到期提醒+極簡續證”改革,創新開展“總部便利化評審、門店免審即營”,推動食品領域新業態準營更加高效便利。(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創新審管協同模式。分領域制定審管聯動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審批與監管的權責邊界與銜接流程,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探索重點領域無感監管,在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領域,積極推行在線監管、遠程監管、移動監管等非現場監管形式,推進風險數據自動抓取、智能研判和快速預警,進一步實現精準治理、靶向監管。推廣“非接觸式”智慧踏勘,對傳統現場踏勘流程優化升級,建立健全“線上申請、遠程核驗、數據留痕、結果反饋”的踏勘機制。深化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建立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幫助信用主體高效便捷重塑信用,解決企業創新創業后顧之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強化要素支撐服務。優化人才政策服務,提升“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功能,為人才提供政策申請到待遇兌現的“一站式”服務。優化政務數據服務供給,為創新創業企業免費提供GPU資源、AI前沿算法等要素支持,構建“拎包入駐”式AI孵化生態。(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大數據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要加強統籌協調,以務實舉措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要加強對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塑強“在泉城·全辦成”政務服務品牌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市大數據局要做好系統聯通、數據共享等支撐工作。各級各牽頭責任部門(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條塊聯動,推進本部門、本區域、本行業改革工作。“一件事”重點事項牽頭部門(單位)要明確所承擔事項的實施步驟,統一工作標準;配合部門(單位)要協同做好流程優化、業務銜接等工作,按照時間節點,細化任務分工,落細工作措施,推動改革取得實效。各級各部門(單位)要加強政策解讀和宣傳,正確引導社會預期,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及時總結推介改革進展成效和經驗做法,營造良好氛圍。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9月30日
(聯系電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指導處,68966313)
(此件公開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