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濟南市企業家第二場記者見面會——“機器人產業鏈”專場。聚焦濟南市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邀請濟南市機器人產業發展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員和鏈上企業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從會上獲悉,濟南市機器人產業規模占山東省比重近50%,是全省重點培育的四大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核心區域之一。聚焦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濟南將加快制定出臺市級機器人政策實施細則,優化審核環節,提高政策兌現效率,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加大研發投入、堅定發展信心,形成“政策引導—企業行動—產業增長”的良性循環。
集聚機器人企業“全周期”成長要素
據介紹,濟南機器人產業鏈條完整,已基本構建起覆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制造及下游系統集成應用的產業生態。上游企業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技術領域不斷突破;中游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種類型的本體制造企業;下游系統集成應用企業推動機器人在多元領域廣泛應用。
同時,濟南機器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行業內擁有3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3個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9臺(套)產品被認定為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濟南是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首批中國軟件名城,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雙區”同建,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擁有30余萬軟件從業人員。
在產業政策支持方面,濟南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組建機器人產業辦公室、設立專項資金、建設產業園區、舉辦創新大賽等,還發布了機器人產業首批應用場景“三張清單”,覆蓋制造業、教育、建筑等10多個領域,為產業發展構建了良好生態環境。
深入實施“機器人+”示范行動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市機器人產業發展辦公室將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依托完備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高成長性賽道,深入實施“機器人+”示范行動,初步建立了“1+10”工作體系和“1246”工作思路,即:發揮市機器人產業發展辦公室“尖刀連”作用,依托全市“X+2”主導產業布局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區縣(功能區),以打造“黃河流域機器人產業發展新高地”為目標,圍繞“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2大任務,做好“挖(潛)+招(引)+服(務)+融(合)”4篇文章,構建“有人才、有技術、有產品、有場景、有應用、有載體”6有產業生態,全面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濟南將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加快推動國家機器人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在濟南落地分平臺,為濟南機器人企業提供工程化和標準化的試驗驗證服務;發揮好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作用,加速國產化人形機器人的自主化進程。
同時,完善產業鏈配套體系,繪制“產業鏈圖譜”,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精準引入配套企業,形成“龍頭帶配套、配套促龍頭”的良性循環;發揮好濟南市機器人產業聯盟作用,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資源共享,提升我市機器人產業整體競爭力。
濟南將持續拓展機器人產業應用場景。在前期發布的首批場景清單基礎上,我市將常態化梳理應用場景清單,同步征集“機器人+”創新產品與應用場景,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組織企業開展“場景對接”,解決企業“有技術無場景”“有需求無供給”的痛點,幫助企業產品推廣和應用。
3家企業亮相見面會
在日前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由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因斷臂完賽“火爆出圈”。見面會上,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永介紹了企業發展的最新成果。目前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已升級至二代,集成了主動視覺、多模態大模型等技術,給人形機器人裝上“智能大腦”,“行者泰山”又再次“進化”。二代產品的運動能力也大幅提升,今年6月18日剛剛完成在泰山盤道的拉練測試,現場表明,在陡峭臺階、碎石路面,以及濕滑巖壁等復雜場景下,“行者泰山”展示出優秀的運動性能和復雜地形適應能力。范永介紹,優寶特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深耕應用場景,推進四足與人形機器人在工業生產、公安維穩、應急救援、巡檢勘探,商業場館個性化服務等多個行業典型場景應用驗證或示范,共同打造智能機器人的行業賦能樣本,推動新質生產力創新性應用。
“石油套管成套裝備是國內唯一能夠全套替代歐美同類產品的方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山東德晟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勝林介紹道。在機器人自動化系統應用方面,德晟取得了多領域的顯著突破。在石油領域,螺紋絲扣自動檢測機器人融合了遠心光學系統與AI圖像識別技術,使得螺紋檢測缺陷檢出率高達99.5%,具備微米級精度測量能力,預測性維護準確率達到了90%,成功填補了技術空白。
山東亞歷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軍介紹,亞歷山大憑借全棧式技術突破與商業化先發優勢,已逐步確立了國產機器人操作系統領域的領軍地位。自主研發的GomROS系統,以亞毫秒級實時響應、輕量化內核、國密加密安全認證等一系列硬核技術指標,構建起堅實的技術護城河,是目前國內唯一在玻纖質檢、醫療消殺、建筑施工等多類復雜場景中實現規模化商用的國產操作系統。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濟南市企業家首場記者...
07-31
我市科技金融及特色機構達62家
07-04
濟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6年居全省前列
04-30
山東省加快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到2030年規...
04-03
山東(濟南)人工智能島啟用
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