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hs9ru"></nobr>

    <sub id="hs9ru"></sub>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电影,免费无码观看的AV在线播放,亚洲欧美电影在线一区二区,天天综合天天添夜夜添狠狠添,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国内自拍av在线免费,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索?引?號: 11370100004188602D/2023-00341 主題分類: 其他
    成文日期: 2023-05-23 發布日期: 2023-05-23
    發布機關: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統一編號:
    標??題: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濟南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發文字號: 濟發改能源〔2023〕136號 有?效?性: 0
    發布機關: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題分類: 其他
    成文日期: 2023-05-23
    發布日期: 2023-05-23
    發布機關: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統一編號:
    標??題: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濟南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發文字號: 濟發改能源〔2023〕136號
    有?效?性: 0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濟南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濟發改能源〔2023〕136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濟南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5月23日


    附件

    濟南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3—2025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和《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2〕18號)、《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魯發〔2022〕19號)等文件精神,積極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形成新能源開發利用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我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結合實際,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以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總牽引,以實現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為主線,以新能源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以創新發展方式、壯大產業裝備為主要支撐,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市碳達峰碳中和。

    (二)基本原則

    1.系統謀劃,統籌兼顧。充分考慮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生態與環境保護等方面要求,正確處理近期與遠期、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依據不同能源品種出力特性,實現多種能源綜合開發。

    2.優化結構,保障安全。以光伏為引領,同步發展生物質、儲能、氫能等,優化能源結構。積極推動靈活性電源建設,加強電網架構建設,提高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3.集約高效,綠色發展。采用新發展理念及先進技術,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新能源,推動多種能源形式綜合互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新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能源轉型緊密結合。

    4.創新驅動,融合發展。以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驅動,不斷提升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競爭力。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創新模式,統籌推動新能源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

    (三)行動目標

    1.總量目標。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30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達到28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106.1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42萬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力爭達到74億千瓦時。全市新能源供熱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

    2.結構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全市電力總裝機比重提高至32%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市總發電量比重提高至16%左右;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7%。

    新能源發展三年行動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單位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總量目標

    新能源發電裝機總量

    萬千瓦

    301.7

    350

    390

    430

    (一)光伏發電裝機

    萬千瓦

    167.2

    210

    250

    280

    (二)風電裝機

    萬千瓦

    101.1

    106.1

    106.1

    106.1

    (三)生物質能發電裝機

    萬千瓦

    32.85

    37.35

    38.35

    42

    新能源供暖

    萬平方米

    550

    650

    800

    1000

    結構目標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

    5.2

    5.8

    6.4

    7

    新能源發電裝機占全市總裝機比重

    %

    28

    30

    31

    32

    新能源發電量占全市總發電量比重

    %

    14.1

    15

    15.5

    16

    新能源電力消費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

    %

    13.8

    完成省下達目標

    完成省下達目標

    完成省下達目標

    二、主要任務

    統籌全市能源發展實際和資源條件,圍繞新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發展模式創新、新興產業升級等方面,大力實施三行動、四保障、三示范、提升工程,推動全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一)壯大新能源發展主體

    1.實施光伏跨越發展行動

    按照“分布式引領、集中式示范”的總體思路,充分挖掘光伏開發潛力,加快推進整縣(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建設,科學推進“光伏+”集中式電站建設。到2023年,全市光伏裝機達到210萬千瓦,到2025年全市光伏裝機達到280萬千瓦。

    (1)加快推進整縣(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建設。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黨政機關建筑、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和農村居民屋頂資源,倡導光伏建筑融合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按照“黨政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工商業廠房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30%;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加快推進歷城區、章丘區、萊蕪區、鋼城區、平陰縣、商河縣、濟南高新區等整縣(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科學推進“光伏+”集中式電站建設。充分分析電網接入、資源稟賦、土地利用等條件,繼續挖掘集中式光伏電站場址資源。結合我市農業、養殖業、生態治理等,在萊蕪區、章丘區、平陰縣、鋼城區等區縣,因地制宜布局農光、光伏治理等“光伏+”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專欄1 光伏開發重點項目

    整縣(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歷城區(14.8萬千瓦)、章丘區(33.7萬千瓦)、萊蕪區(23.5萬千瓦)、鋼城區(16.5萬千瓦)、平陰縣(22.3萬千瓦)、商河縣(44.2萬千瓦)、濟南高新區(4.5萬千瓦)等。

    集中式光伏項目:華能萊蕪區北王莊35兆瓦光伏項目、中廣核濟南平陰玫瑰鎮礦山治理光伏項目(70兆瓦)、濟南能源鋼城辛莊農光儲一體化項目(40兆瓦)、章丘濟東智造新城一期15.236兆瓦平價光伏發電項目、章丘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示范園15.41兆瓦平價光伏發電項目等。

    2.實施生物質能多元利用行動

    以生物質資源的能源化循環利用和清潔化利用為重點,有序推進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穩步發展垃圾(污泥)發電,探索發展生物天然氣,提高生物質能利用效率和效益。

    (1)有序推進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根據生物質資源特性、分布特點、政策變化及既有項目情況,結合林業生態建設,供熱、供電等需求,科學合理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重點推動濟南圣泉集團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落地;結合用熱需求和技術經濟可行性,鼓勵現有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展供熱改造,積極為周邊城鄉居民及工業園區企業供暖、供氣,重點推進高新明科嘉陽、商河玉泉等供暖改造重點項目加快實施。鼓勵現有大型熱電聯產機組開展耦合生物質等改造。(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穩步發展垃圾(污泥)發電。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充分考慮選址、環保等條件,合理布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結合項目周邊用熱需求,研究探索現有垃圾發電廠實施供熱改造的可行性。鼓勵因地制宜利用垃圾填埋氣、城市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沼氣、農村規模化沼氣工程新建或改造沼氣發電項目。(責任單位:市城管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3)探索發展生物天然氣。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農副產品加工廢水廢渣等各類有機廢棄物資源,探索規劃建設生物天然氣工程,引進生物天然氣專業化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快生物天然氣產業化進程。探索生物天然氣在城鎮居民炊事取暖、城鎮燃氣、交通燃料、工業原料等領域的應用,形成多元化消費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專欄2 生物質能開發重點項目

    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圣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3.7萬千瓦)

    垃圾(污泥)發電項目:章丘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工程(4.5萬千瓦)、萊蕪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1萬千瓦)、濟南市長清馬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2萬千瓦)等。

    3.實施新能源綜合利用行動

    以清潔供熱和綜合利用為重點,深入開展太陽能熱利用,規范推進地熱能多元利用,積極發展高效空氣能熱泵,適時推進核能小堆供熱,推動新能源多元開發和綜合利用。

    (1)深入開展太陽能熱利用。依托我市太陽能資源和光熱產業優勢,大力推廣太陽能與電能、空氣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的供熱利用模式,鼓勵在條件適宜的小城鎮、民用和公共建筑上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在用熱需求大且與太陽能特性匹配的行業,充分利用太陽能進行供熱,推動太陽能熱利用由生活熱水向城市供熱、制冷轉變,由分散式居民應用向集中式工農業應用轉變,不斷擴大太陽能采暖、制冷和工農業熱利用規模。(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規范推進地熱能多元利用。充分利用區域內地熱資源,因地制宜積極推廣地熱能多元利用模式。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與農業、醫養健康、精品旅游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務局等,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3)積極發展高效空氣能熱泵。積極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增加投資等舉措,積極發展高效空氣能熱泵。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光伏與空氣能的聯合發展模式,推進太陽能光伏在城鎮及建筑中分布式、一體化應用;大力發展高效空氣能熱泵,為我市建筑供熱提供綠色、高效的解決方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4)有序推進存量風電。統籌生態保護紅線、土地資源等要求,穩妥推動商河白橋二期存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持續關注國家、山東省有關政策調整,培育、儲備一批利用小時數高、經濟效益好的風電項目。到2025年,全市風電裝機達106.1萬千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5)探索推進核能小堆供熱。繼續跟蹤國內外內陸核能綜合利用小堆技術研發和示范情況,積極開展核能小堆供熱與其他供熱能源的替代和互補關系等研究。結合煤炭消費壓減和清潔供暖需要,安全有序開展核能小堆選址和技術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通過探索推進核小堆供熱,解決居民供暖熱源缺口,實現工業用煤有序替代。(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二)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1.實施靈活電源保障工程

    以全省打造煤電、燃機、抽水蓄能等千萬千瓦級電力調節資源為契機,充分發揮電源企業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支撐作用,推動我市煤電整體定位優化與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堅持推行更先進能效環保標準與提升煤電靈活性并重,加強新建煤電準入控制與加快存量煤電改造升級并舉,進一步提升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水平,引導煤電由主力電源逐步向“支撐型”“調節型”電源轉變。加速推動華電章丘燃機項目落地,有效提升我市調峰保供能力,進一步優化全市能源結構。積極推動萊蕪船廠抽水蓄能項目進程,并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及電網調峰需求,加快謀劃長清武莊、鋼城葫蘆山等新站點。(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實施電網優化保障工程

    優化發展輸電網,側重發展配電網,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形成結構清晰、技術先進、運行靈活、安全可靠、經濟高效、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進一步增加變電站布點,完善網架結構,強化供電區域互供能力建設,完善末端局部環網,提高電網接納新能源能力,提高電網受電能力、輸送能力和供電能力。推動“互聯網+”智能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電網接納和優化配置多種能源的能力,滿足多元用戶供需互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專欄3電網重點項目

    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玉湖(吳家堡)、濼口、萃清(崔寨)、北起(龍湖)、甸柳、七星(曹范)、萊蕪雪湖、鋼城田莊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東部220千伏電網加強工程一期(韶濟線改造),南郊220千伏異地新建工程先行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送出工程西部電網加強220千伏線路工程,萊蕪博山—匯河220千伏線路改造工程,萊城電廠—石馬220千伏線路改造工程,萊蕪孝義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送出工程項目(二期),西南部電網加強工程。

    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文科、鋼城郭臺、萊蕪城南、鋼城桃園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3.實施多元消納保障工程

    以全省構建千萬千瓦級需求側響應能力為契機,以現代信息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依托,以電網平臺樞紐作用為基礎,因地制宜推廣“虛擬電廠”模式,調動我市負荷側調節響應能力,提高用戶參與調峰的積極性。在工業園區、大型生產企業和大數據中心等周邊地區,推動發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和直流配電網,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終端直接應用規模。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拓展應用領域,擴大應用規模。(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4.實施儲能規模化保障工程

    以全省建設千萬千瓦級新型儲能設施為契機,加快發展儲能設施建設,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為新能源電力消納提供基礎保障。鼓勵結合源、網、荷不同需求,探索儲能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多元化發展模式,培育電化學儲能、氫能儲能等多類型儲能形式,在萊蕪區等地利用廢棄礦井開展壓縮空氣儲能研究,支持工業園、產業園等建設用戶側分布式儲能。加快推進華能萊蕪一期、華電萊城等省級儲能示范項目建設,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到2025年,我市新型儲能規模力爭達到100萬千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專欄4儲能重點項目

    電化學儲能項目:華電國際萊城發電廠磷酸鐵鋰與鐵鉻液流電池長時儲能電站項目(101兆瓦/206兆瓦時)、華能萊蕪儲能電站一期項目(100兆瓦/200兆瓦時)、中廣核濟南黨家儲能電站(50兆瓦/100兆瓦時)、濟南能源鵲山獨立儲能電站一期項目(100兆瓦/200兆瓦時)、濟南長清區星億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共享儲能電站項目(200兆瓦/400兆瓦時)、山東藍海領航智慧能源中心(100兆瓦/200兆瓦時)、中電萊蕪獨立儲能電站項目(100兆瓦/200兆瓦時)、濟南山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儲能電站項目(200兆瓦/400兆瓦時)、濟南鋼城區魯財新能源儲能項目(200兆瓦/400兆瓦時)、國家電投集團鋼城儲能示范項目(100兆瓦/200兆瓦時)、中廣核濟南平陰儲能電站項目(200兆瓦/400兆瓦時)、濟南市商河縣商河共享集中儲能示范項目(150兆瓦/300兆瓦時)。

    蓄熱儲能項目: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200兆瓦/800兆瓦時冷熱雙蓄儲能智慧能源項目。

    氫能儲能項目:賽克賽斯光伏發電制氫儲能項目。

    (三)創新新能源發展方式

    1.加快氫能產業化示范

    以高水平氫能科技創新平臺為依托,加快集聚各類科技創新要素和資源,加速氫能產業化示范。重點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南高新區、萊蕪區、鋼城區、章丘區打造“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產業格局,創建黃河流域氫能綜合應用示范區。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開展氫純化技術研發,促進氫資源高值化利用。運用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示范,探索“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推進氫能示范應用,在交通領域,重點推進氫能渣土車、物流車示范工作開展,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工業領域,重點推動氫熱電聯供系統應用項目,推進5G基站氫備電、數據中心氫備電示范項目,打造“制、儲、輸、加、用”氫能產業鏈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專欄5 氫能重點項目

    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崔寨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車用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生產線、石墨雙極板生產線、發電裝置裝配調試區、產品活化標定線、供能燃料電池研發實驗室、空冷燃料電池研發實驗室和儲加氫站。

    賽克賽斯綠氫產業園項目:建設PEM(質子交換膜)制氫設備研發生產區、光伏發電制氫儲能示范產業園及其他附屬設施。

    泰鋼新能源(氫能)產業園項目:建設氫源和氫檢測基地、清潔運輸示范基地,開展涉氫材料研究、氫冶金技術儲備研究。

    中國重汽燃料電池整車開發項目:完成燃料電池環衛車、燃料電池自卸車、燃料電池輕卡等系列化車型開發與性能優化升級,實現整車批量化生產與示范運行。

    2.打造綜合智慧能源示范區

    以滿足一定區域內各類市場主體的綜合能源服務需求為目的,以現代信息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儲能等新技術為支撐,以工業園區、公共機構、城市商業區、綜合體、居民小區等為重點,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與熱力管網、天然氣管網等多種類型能源網絡互聯互通,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調運行的綜合能源網絡。重點推進槐蔭區、歷城區、濟南高新區等開展一批多能互補綜合智慧能源示范項目建設,推動能源匯集、傳輸、轉換、運行等智能化控制,實現“電熱冷氣水”高效供應和能源梯級利用,推動萬物互聯、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3.推動新能源融合發展示范

    以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為重點,積極推動新能源在各領域應用與融合發展。在工業領域,推動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積極推進工業綠色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直供電等模式創新;在交通領域,加快推進公交、出租、環衛、城市配送、建筑垃圾運輸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化,積極推動砼攪拌、物料運輸等重型載貨車輛、工程車輛新能源替代;在建筑領域,推動太陽能與既有和新建建筑深度融合發展,完善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體系,顯著擴大光伏安裝覆蓋率,提高終端用能的新能源電力比重;在居民生活領域,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推動章丘區、歷城區、萊蕪區、商河縣等區縣(功能區)鎮街、鄉村創建山東省綠色能源發展行動標桿鄉、標桿村。(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四)創新驅動新能源裝備產業提升

    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為契機,以各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對內本土培育、對外招商引資”為主要抓手,以“補鏈、延鏈、強鏈”為發展目標,打造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促進戰略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1.加速科技創新提升

    培育高端能源創新平臺。充分發揮我市已有平臺作用,創建新能源領域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高水平研發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強化前沿技術攻關。瞄準新型電力系統、氫能、儲能、新能源產業等重點領域,依托重點園區、重點項目等,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支持開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出重要人才引進培養。聚焦新能源重點領域,依托省市重點人才工程,通過“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優質項目”模式,力爭引進一個高層次人才、聚聚一個高層次團隊、推動一個高科技項目,帶動一個新興產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推動新能源裝備產業提升

    (1)光伏裝備。以我省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等為契機,培育山東力諾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奧太電氣有限公司等企業,做大做強高效太陽能組件、太陽能逆變器等項目;重點圍繞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項目,積極引進行業上下游及配套領軍企業,形成包含電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組件封裝用EVA(乙烯酯共聚物)膠膜、背板、組件、逆變器等光伏產業制造格局。支持有關企業參與光伏勘查設計、運行維護等綜合服務產業,推動實現產業配套企業集聚,打造光伏裝備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風電裝備。以我省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基地為契機,培育金雷科技、中車風電、伊萊特等風電企業,鞏固壯大風電軸承、主軸、塔筒、大型鍛件等產業。積極引進風電整機制造先進企業,支持有關企業參與風電勘察設計、檢測認證、運輸安裝、運行維護等綜合服務產業,著力推動配套企業集聚,打造高度融合的風電裝備產業聯合體,實現產業深度集聚、高度協同。(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3)核電裝備。以我省打造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為契機,支持美核電氣、華凌電纜、伊萊特、宏達科技、山東北辰等企業,鞏固做好核電儀控、核級壓力容器、核級電機冷卻器設備、核電電纜、核電鍛件等核電配套產業,做好本土企業培育工作。積極引進行業內代表性企業,發展壯大核電裝備制造等中游產業。圍繞核電儀控設備、后處理和核級鑒定的高質量發展需求,建設核電裝備技術研究院、國家級核電裝備鑒定中心,培育上游企業和項目,為三代、四代核電機組提供技術研發和鑒定、分析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4)儲能裝備。以我省建設千萬千瓦級新型儲能設施為契機,培育壯大山東電工時代、億恩新動力等儲能系統集成企業。積極引進行業頭部企業,開發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需求的長時間大容量、短時間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應用。鼓勵多元化發展鋰離子、鈉離子、液流等儲能電池技術,支持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儲能電池技術研發。集中攻關規模化儲能系統集群智能協同技術,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儲能電站本質安全控制與智能檢測、儲能系統安全預警及系統多級防護結構等關鍵技術研究。針對儲能電池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容量衰減、循環壽命縮短及熱失控等問題,探究儲能器件老化失效機制,開發多維度儲能電池故障診斷技術與安全高效儲能集成系統,結合電極材料失效特性,構建關鍵材料高值化低碳綠色再生技術體系。重點打造儲能電池評測和材料研發于一體的綜合性電池儲能技術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相變儲能技術、儲能系統整體設計及核心部件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專欄6 新能源裝備重點項目

    光伏裝備項目:30吉瓦高效背接觸(BC)電池組件項目(一期)。

    風電裝備項目:金雷科技股份公司綠色能源裝備高性能輕量化核心零部件智造項目,山東華東風機有限公司磁懸浮智能制造項目,高端風機智造、環保節能裝置產業升級項目。

    核電裝備項目:中電建核電裝備智造基地項目,山東章鼓數字化改造和核電風機制造基地建設項目。

    儲能裝備項目:山東潔源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組裝加工項目,動力科技儲能電池項目,匯能電力(山東)有限公司新能源全產業鏈制造產業園項目。

    3.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提升

    (1)整車制造。支持整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打造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南高新區、章丘區、萊蕪區、鋼城區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鼓勵生產企業高標準、高起點發展,針對不同目標市場建立層次分明的品牌梯隊。鼓勵國內外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企業在濟投資建設整車制造、研發項目。(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2)關鍵零部件制造。推進招大引強,加大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領域精準招商力度,加快培育和引進燃料電池、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配套項目,推動產業鏈優勢企業協同發展。支持本市企業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并購,實現產業鏈補強。通過“引入一批、培育一批”,打造若干“瞪羚”“專精特新”零部件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3)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規劃引領、市場主導、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原則,積極布局“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應用場景,在公共停車場、商業配建停車場、物流園區、獨立充換電站等公用充換電區域,加快形成“主導快充、兼顧慢充、引導換電”的城市充換電服務網絡和沿高速公路的城際快速充換電服務網絡。(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保障措施

    (一)增強培育招引力度。一是加強對內培育扶持力度,持續加大本土新能源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項目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動企業研發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二是加強對外招引力度,引進一批新能源裝備龍頭企業,推動新能源產業鏈式發展,扎實推進新能源裝備產業鏈“鏈長制”,加快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三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通過鏈主企業吸引建設產業鏈項目,通過補鏈延鏈強鏈,推動建立新能源產業聯盟,助推裝備產業集聚,加速崛起提高本地產業鏈配套。(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二)加強組織保障。構建有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功能區管委會)共同參與的高效推進機制,形成分工明確、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管理格局。市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協調,立足職能、主動擔當,抓好重大事項推進落實,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區縣政府(功能區管委會)要聚焦行動計劃重點任務,抓好重點項目,落實工作責任,加強要素保障,推動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責任單位:市有關部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三)完善政策保障強化資金要素保障,全面落實國家、省新能源財政、稅收、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支持,加強市級財政資金對新能源、新能源科技創新、新能源裝備科研成果轉化及新技術應用的引導。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支持新能源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綠色金融,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能源行業的貸款發放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綠色債券等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新能源項目建設。強化用地要素保障,對確定的重大新能源建設項目,在建設用地指標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指導區縣政府(功能區管委會)按照有關規定合理利用荒山荒坡等土地資源建設新能源項目。(責任單位:市有關部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四)優化管理機制規范新能源開發市場秩序,優化新能源項目及電力接網工程審批程序,積極落實保障性并網、市場化并網等并網消納多元保障機制。簡化電網接入業務環節,優化接網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優化發展環境,調動各類市場主體投資積極性,促進我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強對納入計劃的重點項目監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新能源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新能源管理現代化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國網萊蕪供電公司,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五)強化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強新能源發電行業的安全管理。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安全應急管理,健全安全制度體系,推動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全過程融合。加強安全培訓,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落實安全監管屬地責任,加強安全監管,不定期組織開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行業風險隱患排查,全面防范化解安全風險,遏制坍塌、火災、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應急局,有關區縣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av偷拍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熟女一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免费软件| 黑人巨大亚洲一区二区久| 上饶县|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 亚洲色欲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黄色片| 精品中文人妻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综合|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四五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伊人成色综合人夜夜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天堂网色图伦理经典| 成人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四虎在线播放亚洲成人| 男女猛烈激情xx00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a∨观看|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福利午夜|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网一区二区天堂| 男女性杂交内射女bbwxz|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妖精| 极品蜜桃臀一区二区av| 国产农村激情免费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