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對于城市產業發展而言,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是實現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和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的關鍵之舉。近年來,萊蕪區聚焦“產才融合”,堅持問題導向,推動“雙招雙引”齊發力,實現高端人才集聚與重點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齊抓共管,推動“雙招雙引”協同并進。萊蕪區圍繞如何破解招商與引才“兩張皮”的問題,通過建機制、聚合力,推動產業升級和人才支撐同軌并進、同向發力。健全組織領導,建立了區委人才辦與區投促局定期協商協調機制,對項目、人才情況等及時進行有效對接溝通,推動“雙招雙引”規劃同步制訂、政策同步宣傳、任務同步分解、活動同步開展、工作同步推進。強化責任落實,將招才引智工作與招商引資工作納入全區重點工作大排名考核項目,考核工作任務可雙向抵頂,推動壓力有效傳導,常態化開展“雙招雙引”季度通報,有效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優化激勵引導,將技術先進性、人才集聚度納入項目質效評判范圍,對有高端人才支撐的產業項目優先扶持,對引進省級以上人才創業的給予項目考核加分,樹立“大抓項目、大引人才”的鮮明導向。
雙向互動,促進產業人才深度融合。萊蕪區堅持項目與人才招引“雙向互動”,破解產業與人才耦合度不高的難題,推動產才深度融合。每個招商引資項目協議中必有人才引進培養的約束條款,從過去單純引才、單純招商,向“人、財、項目”打包引進的模式轉變,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項目,實現“雙招雙引”各類要素的最佳配置、最優組合。一方面,立足現有產業,招引高端人才促轉型,聚焦萊蕪區主導產業和傳統產業,定期邀請人才專家考察調研,高位嫁接高端人才和成果轉化項目,提升核心競爭力。萊蕪區積極與俄羅斯院士對接,促成泰鋼集團、九羊集團等3家企業與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簽署合作協議,共建院士工作站,引進轉化鋼鐵冶煉方面先進生產技術。另一方面,集聚行業領軍人才,催生新興產業促攀升,瞄準處于產業前沿的人才項目,通過搭建研發平臺、提供孵化空間、給予產業引導基金扶持等招引方式,撬動產生“引進一個人才團隊、帶動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的裂變效應。通過“雙招雙引”的聯動融合,在2022年濟南市雙創大賽中推薦127個項目參賽,8個項目總決賽獲獎,10個項目簽約落地,30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強化保障,實現需求供給精準匹配。萊蕪區緊扣創新創業最基礎、最迫切、最現實的需求,圍繞平臺、資金和服務提供精準支持。在平臺支撐方面,深化與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山東大學濟南工業物聯網研究院等七大平臺,建立轉化“綠色通道”,對平臺產出的新技術、新項目,對接轄區內承接企業、園區等載體,提升項目落地轉化率;支持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提升自主研發能力,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建立合作聯盟,山東豪馳智能汽車有限公司、山東朗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簽約建立合作開發中心。在資金支持方面,區級設立不低于5000萬元的人才工作專項資金,最高資助人才團隊200萬元,2019年以來,全區累計支出人才相關經費近億元;擴大“人才貸”服務規模,支持萊商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人才貸產品,擴大保障范圍,幫助有融資需求的人才企業渡過難關,今年已辦理人才貸1990萬元。在優化服務方面,成立人才服務中心,開通人才服務金卡,明確編制管理、職稱評聘、健康查體、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服務內容,為人才提供一系列有速度、有精度、有溫度的服務,打造“萊者蕪憂”服務品牌;實施人才服務專員、助創專員、法務專員“三員助力”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全力解除人才創新創業后顧之憂。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萊蕪區行政復議發案率、糾錯率實現雙下降
12-02
萊蕪區多措并舉激發就業活力
11-25
萊蕪區“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數量創歷...
11-23
萊蕪繪就城市管理民生畫卷
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