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一米一飯既關系民生需求,也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
如今,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便捷又美味的預制菜成了行業“新寵”。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預計2026年達到萬億元規模。
萬億級“新賽道”,蘊藏無限機遇。預制菜產業儼然成為各地產業布局的“必爭之地”,廣東、北京、河南、山東等地紛紛“出招”,搶占舌尖上的風口。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迅速行動。前不久,在山東印發《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后,《濟南市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隨之出爐。首次升為規上的企業最高獎勵60萬元、符合條件技改項目最高補助2000萬元、牽頭制定國際標準企業可獲60萬元獎補……一系列“真金白銀”的利好政策成為濟南發展預制菜產業的“助推器”。
如何烹制好預制菜這道“美味佳肴”?“濟南實踐”令人期待!
“金政”助力 錨定200億元產業規模目標
如何定義預制菜?《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預制菜是以農作物、畜禽、水產品等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采用現代化標準集中生產,經預加工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包括即食、即熱、即烹、即配等食品。
其實,預制菜離我們的生活很近。不管是堂食的餐桌上還是外賣的餐盒里,不少美味佳肴都有預制菜的“影子”。超市的貨架上、網購的頁面里,越來越豐富的預制菜品類等待消費者購買。隨著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預制菜更多地走進千家萬戶的廚房,讓年輕的“廚藝小白”可以輕松做出一桌“大菜”。
在這背后,正是預制菜產業的巨大前景。
正因如此,濟南毫不猶豫祭出“大手筆”。《濟南市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含金量”十足。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和重要載體。由規下首次升為規上的預制菜企業,濟南將分3年給予最高60萬元獎勵。并且,每年評選20家預制菜優秀企業,每個給予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預制菜產業發展離不開全產業鏈的支撐。濟南推出的“金政”輻射預制菜產業上下游。比如,支持符合條件的預制菜企業自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在享受中央財政資金基礎上,市財政按照單個主體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10%、總補貼額不超過30萬元的標準給予疊加補貼。每年支持打造25個左右“菜籃子”保供基地,對單個基地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補助。
與此同時,圍繞提升創新能力、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完善財政金融聯動機制等方面,濟南同樣給予了優厚的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濟南還專門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總召集人的市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用以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單位)定期會商重大事項,及時解決行業發展問題。濟南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金政”誠意滿滿,機制護航發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200億元的預制菜產業規模;到2027年,綜合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邁進預制菜“新賽道”,濟南正向著既定目標大踏步前行。
集群發展 招商引資織密產業鏈
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才能形成強大合力。
《濟南市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明確提出,重點建設提升天橋區山東(濟南)預制菜產業園、商河三產融合發展創新園、濟陽食品產業城、山東萊蕪國家農業科技園等產業園區,全力打造全國預制菜產業鏈總部基地和中國北方預制菜產業特色發展高地。
山東(濟南)預制菜產業園是全國首個省會城市預制菜產業園區。項目占地約392畝,總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2億元,分三期建設。截至2022年11月,園區已經與黑牛先生、得利斯、龍大等60余家企業及山東省烹飪協會等9大行業協會達成入園協議或合作意向。其中,已注冊入園6家,“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服務模式初顯成效。據悉,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容納2000家企業入駐,預計年銷售健康肉類、水產類260萬噸,年產銷預制菜50萬噸,實現年營業收入20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30000余人。
濟南的眾多食品企業也紛紛入局,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先機。
投資3.6億元的金德利食品產業園即將在長清區竣工投產,項目將實現從糧油到產品的全流程覆蓋,更好地滿足廣大居民需求;22城供應鏈產業園是全國第一個示范性加工配送產業園,推出了梅菜燒獅子頭、廣式牛雜鍋等多款招牌預制菜;山東老孔家食品有限公司以傳統孔府美食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自研孔府菜系養生湯、清蒸乳鴿、清蒸老母雞、清蒸海南文昌雞等自加熱預制菜品、湯品;濟南晉康食品有限公司則推出了雪花排條、御菊芽丸子、御菊小豆腐等多種預制速凍食品……
預制菜產業布局,園區企業齊頭并進。隨著“爆款”產品的出現,濟南生產的預制菜也將被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家底”殷實 推動預制菜發展正當時
可口的菜品離不開新鮮充足的原材料供應。
山東是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糧油、果蔬、肉蛋奶、水產品的產量居全國前列,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坐擁全國知名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優質源頭原料供應有著可靠的保障。這無疑是濟南發展預制菜產業的一大優勢。
如果僅將目光鎖定在濟南,這片土地亦不乏新鮮原材料。平陰玫瑰、章丘大蔥、歷城草莓、長清壽茶、曲堤黃瓜、龍山小米、南山核桃等均是本地特色農產品。近年來,濟南著力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構筑“1+10+N”的品牌農業發展體系,推出“點贊商河”“好味知濟”等縣域公用品牌,涌現出一批享譽全國、擁有忠實消費群體的企業品牌,省級知名農業品牌達到57個。2022年,濟南還新建高標準農田27.5萬畝,實現了糧食生產“十九連豐”。
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糧油食品、高效畜牧、精致果蔬等十大優勢主導產業,新培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0家,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10個。
濟南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山東晶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靜就曾圍繞預制菜發展建言獻策,“濟南的農業基礎非常深厚,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理應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開辟本地農產品的銷售新路徑,推動農業搭上產業化發展的快車。”市政協委員、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新亮則提交了“關于魯菜立法,助推預制菜企業加速發展”的提案。在他看來,通過立法,可以對魯菜進行保護、助力發展、可以制定魯菜標準文化傳承,讓魯菜做大做強;同時,設立魯菜名錄,這樣更有利于魯菜系預制菜的發展。
如今,“濟南號”已然揚帆駛入預制菜這片萬億級“藍海”。未來,哪些“泉味”十足的美味佳肴將擺上億萬餐桌?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承壓前行的背后,是臨危不懼的勇氣
01-10
你我的奮斗,正在改變未來
01-09
四個“聚焦”繪出明年發展新畫卷
12-27
政府的“錢袋子”明年怎么花?
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