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大河湯湯,讓詩仙留下千古佳句,也滋養撫育了兩岸炎黃子孫。
如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緊抓發展機遇,從“大明湖時代”跨入“黃河時代”。
2022年,濟南用遒勁的筆觸揮毫潑墨,將黃河文章越“寫”越精彩——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防洪減災能力不斷增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提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進展、起步區建設成形起勢。
令人振奮的成績閃爍在泉城大地,新時代的黃河協奏曲濟南篇章正激揚地響徹云霄。
利好不斷 “點名”背后彰顯強省會擔當
2022年,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被正式提出的第三個年頭。濟南乘勢崛起,這座希望之城加速繪就發展藍圖。
在這一年,九曲黃河帶來的機遇從未間斷。
當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山東要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這為濟南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以更大作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帶來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省級層面同樣機遇不斷。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對濟南在強省建設新征程中發揮省會作用寄予厚望:“省市一體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形起勢、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地”。
《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更是“點名”濟南多達40余次。其中,實施“強省會”戰略再次被明確——到2025年,濟南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在全省經濟首位度達到16%,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
利好疊加之下,濟南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動力十足!
青綠輝映 綠色發展的濟南活力無限
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就要在全流域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濟南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推進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堅持高點定位,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
如今的濟南,聽得見泉水叮咚、看得見魚游淺底,“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可以在這座城市親身感受。
2022年,濟南的生態保護“成績單”可謂亮眼。
小清河出境斷面年均水質創紀錄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消失近60年的中華鳑鲏重游水中,濱河公園宛如一條美麗的生態“綠絲帶”穿城而過;完成造林1.16萬畝、森林撫育8萬畝,黃河濟南段新建成綠化提升防護林2284畝,兩岸形成了200多米寬的綠色生態廊道,百里黃河風景區千畝銀杏林“火出圈”;新建公園55處、綠道130公里,上千個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首選”;趵突泉實現持續噴涌19年,創下57年來最高地下水位紀錄……
藍天常駐、綠水長清、黃土復凈,這座生態宜居城市正用“青綠”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起步成勢 搶抓機遇打開廣闊發展空間
將目光投向黃河北岸,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這座未來之城一片生機盎然。
起步區既是濟南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也是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
2022年5月,山東省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領導推進機制得以構建,起步區獲“頂格推進”,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更是為起步區建設制定了路線圖。
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的空間布局,搭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鏈條,前瞻謀劃建設生產型、制造型“互聯網頭部平臺”,加快建設“智慧生態黃河”,打造國家級“京滬走廊—黃河走廊”交會的國際樞紐等一系列舉措描繪出了起步區的美好藍圖。
這片發展的熱土充滿機遇,起步區已經累計簽約141個高端優質項目,總投資超過3300億元。
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起步區更是主動出擊,在黃浦江畔“搭臺唱戲”。起步區首批25條合作機會清單亮相進博會。這份沉甸甸的清單涵蓋綠色建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生態環保、金融五大領域,總投資約1222.7億元。清單一發布,吸引了諸多世界500強企業、行業巨頭的目光。
大河兩岸,動能澎湃。起步區的高速發展正為“黃河新篇”敲下一個個重要音符。
量質齊升 未來的濟南令人充滿期待
產業是發展的第一支撐,產業高度決定了城市高度。
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濟南坐擁41個工業大類和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家底”可謂殷實。
近年來,工業強市戰略持續推進,讓濟南的產業格局“更上一層樓”。
四大主導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數字經濟占比達到47%,躍居2022全國數字經濟城市排名第6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整車下線,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濟南一號”“泉城一號”成功發射,濟南成為全國首個完成商業航天“通信、導航、遙感”衛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驕人成績源源不斷,這離不開城市“全方位”的努力。
創新提供動力,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全社會研發綜合投入占比達到2.68%,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28%;人才提供支撐,人才政策“雙30條”有效落實,以城市之名舉辦大學生畢業典禮;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建成“泉惠企”企業服務綜合智慧平臺,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的地方性法規。
黃河穿城而過,見證著城市奮進的身姿。這座城市用拼搏實干書寫的“黃河文章”愈發精彩。你我同是文中人,你我皆為執筆者!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黃河生態文明國際論壇12月15日啟幕
12-14
強省之所強 濟南“挑大梁”
12-08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濟召開
11-26
山東發文多措施支持沿黃地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
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