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像天塌了。”今年7月,歷城區彩石街道岔峪村的張程琳原本有一個幸福家庭,自己上學,父親張丙申和姐姐張承霞在高新區打工,母親謝翠香在家操持家務,生活平靜而幸福。然而不幸卻接連降臨到這個普通的家庭。2019年母親患上乳腺癌,在幾乎花光所有積蓄后于當年12月去世。今年7月,父親心臟病突發去世,接連的變故導致其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張程琳今年讀大二,眼看開學在即,學費都成了問題。就在姐妹倆一籌莫展的時候,村里鄉村振興專干告訴張程琳,已將其納入防返貧動態監測系統進行幫扶,她的學費及生活困難不用愁了。柳暗花明,這個消息為姐妹倆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鄉村振興路上不能讓一個人掉隊。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之后,歷城區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創新工作措施,落實“預警數字化、摸排常態化、管理動態化、幫扶精準化”的工作機制,全方位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返貧致貧風險得到有效化解,牢牢守住了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預警數字化。歷城區鄉村振興局組織教育、民政、衛健、醫保、住建、殘聯等行業部門,建立防返貧監測預警數據庫。由區鄉村振興局牽頭,對全區低保及特困供養人員變化、大病患者信息、醫療自費額度、危房情況、殘疾名單變動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控,對達到預警標準的,第一時間預警反饋。在此基礎上,全區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議事協調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數據信息進行篩查比對、綜合研判,對于符合認定標準的,由村級進行公示后納入監測幫扶系統。
摸排常態化。歷城區充分發揮村“兩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特別是歷城獨有的鄉村振興專干的作用,定期對所有農戶開展返貧致貧風險常態化排查,重點關注尚未納入監測幫扶范圍的低保家庭、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一戶多殘家庭、困難失能老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隨時了解家庭生活狀態,發現有致貧或返貧風險及時上報。
管理動態化。歷城區對防返貧監測幫扶系統實施動態化管理。在監測幫扶對象認定方面按照“及時發現、即時研判、應簡盡簡、公開公正”的原則,在嚴格履行“入戶核實—民主評議—信息比對—村級公示—錄入系統”程序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認定時間,原則上,監測幫扶對象認定時間不超過15天。
幫扶精準化。強化政策支持,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相結合,使用行業政策、各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等,對所有監測對象開展精準幫扶。對于新納入的監測幫扶對象,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等開展針對性幫扶。對風險單一的,實施單項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對風險復雜多樣的,因戶施策落實綜合性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加強技能培訓,推薦就業渠道,促進穩定增收;對無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做好兜底保障;對內生動力不足的,持續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
伴隨著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的不斷完善,目前,歷城區脫貧享受政策人口992戶1828人,監測幫扶對象27戶、81人,全部落實幫扶措施,無一人返貧致貧。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歷城區首個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落地
10-13
濟南生物醫藥科技園預計六月底開園
05-29
歷城公安“打盜、除騙、掃黃、拔毒”專項打擊行...
05-29
歷城區老年大學閔善康養中心教學點授牌
05-24
歷城“平安聯盟”授旗儀式舉行
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