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清冽,賽場熱烈。
從盛夏到初冬,經過數月角逐,第六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迎來決賽。從4828個項目中“突出重圍”的240個項目同臺競技,本屆大賽決賽一、二、三等獎獲獎選手從中脫穎而出。
11月12日,第六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舉行。
天下泉城自古就有“濟南名士多”的美譽。
如今,一場大賽在這片土地栽下梧桐引鳳至,尊才愛才的城市又將如何把“來濟南”的人才“留濟南”?
尊才,濟南是誠心誠意的。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等市領導出席頒獎儀式并為獲獎選手頒獎,同時邀請眾多行業大咖親臨現場進行主旨演講、分享創業故事,以“高規格”展示城市尊才之心。
敬才,濟南是毫無保留的。頒獎儀式前,“選擇濟南共贏未來”城市推介會舉行,濟南專門為眾多人才進行一場“自我介紹”,希望將城市機遇與各路人才共享共用。
愛才,濟南是實實在在的。頒獎活動現場發布了“金融支持人才企業發展十項舉措”,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解決人才創業的后顧之憂。
大賽的帷幕緩緩落下,濟南與人才的“雙向奔赴”還在繼續。在此“筑夢”的行業英才、學術菁英,終將在泉城大地“圓夢”。
選擇濟南,聽聽“前輩”怎么說
潮平海闊,千帆競發。
將時針撥回到今年7月,本屆大賽在英國、法國、匈牙利、澳大利亞、韓國5個海外賽區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漢、蘇州、西安、成都11個國內賽區同時“鳴鑼開賽”。
如今,經過兩天決賽的緊張角逐,本屆大賽終于遴選出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20個,以及專家提名獎25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輩”的經驗總是極具參考性。
頒獎活動現場,作為往屆大賽優秀落地項目創業人才代表,中科鯤鵬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斌分享了在濟創新創業故事和發展成果。
生于平陰、長于平陰的趙斌曾離開家鄉創業多年。在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上,他的“無人智能應用平臺”項目斬獲決賽三等獎,并最終落地平陰。這位“老濟南人”,同時又成了“新濟南人”。
對于趙斌而言,參賽過程同樣也是成長過程。通過跟眾多高科技人才乃至院士比拼技術,趙斌團隊不斷完善產品,尋找更好的商機,甚至還結識了新的合作伙伴。
在項目落地過程中,趙斌真切感受到了老家的“熱情”。濟南市以及平陰縣針對創新創業大賽落地項目的優惠政策有多貼心,趙斌很有發言權,“為了加快審批進度,濟南市及平陰縣相關部門組成服務專班,主動上門幫我們解決困難,就這樣,我們在一周之內就完成了4證審批手續,這讓我們得以順利開工建設?!?/p>
4年匆匆而過,中科鯤鵬累計銷售額達到9000萬元,業務綜合利潤率保持在60%以上,全國銷售總額突破3.2億元。
與濟南結緣的不僅中科鯤鵬。自2018年首屆創新創業大賽以來,濟南已累計吸引362個項目落地,引進22個院士團隊及各類人才2200余人,人才強磁場效應顯現,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前輩”的經驗無疑為后來者選擇濟南服下了一顆“定心丸”。
創業濟南,問問政策如何好
創業起步,資金問題往往是最大掣肘。
找準痛點難點,濟南按需施策。頒獎活動現場發布了“金融支持人才企業發展十項舉措”。
設立規模3億元的海右人才投資基金、聯合25家合作銀行提供“人才貸”服務、人才企業上市可獲得300萬元至1000萬元補助……實打實的舉措讓濟南人才政策“再升級”。
其實,濟南的人才政策已經過多次“迭代”。去年6月,《濟南市人才服務支持政策(30條)》和《濟南市人才發展環境政策(30條)》,即人才政策“雙30條”出爐,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讓人才留濟更加無憂。
比如,對引進的頂尖人才,以“一事一議”方式予以保障,給予最高500萬元個人補助,最高1000萬元項目引導資助。同時,對有需求的創業頂尖人才給予財政股權投資支持。
聚焦人才創新創業融資需求,濟南持續打造了“人才貸”“人才險”“人才路演”等人才金融品牌。截至今年10月底,“人才貸”累計備案金額近7億元,企業投保高層次人才創業保險總保額達16.4億元;開展海右路演系列活動20場,山東芯慧微電子等3家企業獲得直接、間接融資1.7億元。
不僅政策優越,濟南的服務同樣貼心周到。
大賽決賽期間,濟南各區縣(功能區)紛紛靠前服務,在現場設置展臺與各參賽領域項目開展“面對面”對接活動,積極推介城市形象、重點產業、扶持政策等,推動區縣、項目實現“雙向”選擇。同時,“一對一”服務專員在辦公場所、行政審批、創業輔導、人員招聘等方面提供“管家式”全方位服務,助推項目加速落地、扎根成長。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張欣楊以“綠色安全生物農藥及智能防控產品的開發與應用”項目入圍決賽。她對濟南的人才政策印象深刻,“不管是濟南市的人才政策‘雙30條’,還是商河縣的‘人才集聚27條’,都讓我們看到濟南市各級政府對吸引人才、推動產業升級的決心和行動力。”目前,張欣楊團隊已經和商河縣植??萍脊I園達成了落地意向。
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終將實現“彼此成就”。
留在濟南,看看機遇有幾何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城市的“硬件條件”是人才是否留下的先決因素。
頒獎活動前舉行的“選擇濟南共贏未來”城市推介會正是讓來自海內外的人才認識濟南、了解濟南。
濟南重大戰略疊加,發展潛力巨大。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賦予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強省會”戰略,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高能級平臺作用凸顯,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全面起勢。
留在濟南,城市的機遇與人才共享。
不僅如此,濟南產業基礎堅實,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主導產業規模突破1.4萬億元。
而本屆大賽正是聚焦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現代農業與低碳環保5大產業領域。
可以說,城市“強項”與項目領域實現了“專業對口”。城市的產業基礎正是參賽項目成長的“沃土”。
來自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參賽選手楊增朝帶來了“燃燒合成高品質氮化硅粉體進口替代”項目,而該項目已落地濟南高新區。雖然工作在北京,但近3年為了推進項目,楊增朝大部分時間都在濟南?!拔覀冏龅奶胤N陶瓷材料,在濟南及周邊地區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非常適合我們產業的發展?!?/p>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隨著本屆大賽的圓滿落幕,更多項目和人才也將選擇“留下”。
比賽的“句號”已經寫下,濟南與人才的共贏新篇也由此落筆。彼此成就的未來讓人無限期待!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文化人才下沉一線促進鄉村振興
10-17
全市關工委辦公室工作會議召開
10-13
山東發文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09-27
返鄉創業人才為家鄉“獻禮”
09-12
濟南:工匠成長進行時
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