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1137010000418859XL/2023-01650 組配分類: 文字解讀
-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公廳 發布日期: 2023-11-14
- 標題: 政策解讀:《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解讀
- 發文字號:
一、政策背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及《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全面提升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不斷創新計量服務模式和供給質效,結合《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二、決策依據
《國務院關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22〕15號)。
三、出臺目的
印發《實施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把計量事業發展與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效銜接,通過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要求,明確計量發展重點,分解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落實,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計量支撐。
四、重要舉措
(一)明確總體思路和任務目標。結合國務院關于計量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及濟南市“十四五”發展和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的戰略部署,分別提出到2025年、2035年全市計量階段性發展目標,明確到2025年的量化指標,通過以計量需求為牽引,推進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計量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監管效能,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提供堅實的計量支撐和保障。
(二)高標準建設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強化計量協同創新,集中力量攻克普遍性和關鍵共性計量難題,助推科技和產業發展;培育建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先進測量實驗室和計量人才實訓基地等,推動計量數據獲取、傳輸、分析、應用,加強計量數字化建設;面向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提升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計量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優勢。
(三)深度融合計量與重點領域的發展。立足濟南市情,圍繞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支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開展所需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性能評價和應用,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提升服務產業能力,拓展應用領域,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活力。
(四)深化計量管理的改革創新。強調社會共治,明確政府部門、技術機構、企業等各方主體的職責要求,推動建立大計量工作格局。提出健全計量標準體系、建立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誠信計量、智慧監管等一系列創新性的計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推進部門協同聯動,構建計量主管部門牽頭、部門行業合力推進、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計量聯動協作網絡,發揮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協同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一體化質量基礎支撐服務。
五、新舊政策的關聯和對比
與2015年《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落實計量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計量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濟政辦發〔2015〕14號)對比,《實施方案》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更加突出問題導向,凝練提出2021—2035年期間全市計量事業發展的思路目標、重大任務和工作舉措。
(一)彰顯時代特征。在把握好計量發展新態勢的基礎上,契合全市科技、產業和市場監管未來發展總趨勢,提出計量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舉措。
(二)融入科技創新。明確和優化計量科技創新體系要素構成,在著力提升計量技術研究、為計量科技創新提供重要載體和環節保障的同時,支撐全市創新驅動發展。
(三)保障產業發展。圍繞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業水平提升、“健康城市”“數字濟南”建設等領域計量需求,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強化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服務支撐。
(四)體現監管特色。以深化計量領域“放管服”為改革方向,涉及監管模式創新、強化民生計量保障、推動智慧計量和誠信計量建設等方方面面,突出市場監管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方面的作用。
六、關鍵詞詮釋
(一)計量:是關于測量的科學,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主要包括科學計量、法制計量和應用計量。
(二)計量領域:包括幾何量(長度)、熱工、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聲學、光學、化學和電離輻射十大計量專業領域。
(三)量值溯源:是指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國家計量基準或國際計量基準)聯系起來的特性。
(四)計量標準:是指具有確定的量值和相關聯的測量不確定度,實現給定量定義的參照對象。按照法律地位,分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部門計量標準,企事業單位計量標準。按照測量準確度高低,分為最高計量標準和次級計量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最高計量標準需經過考核合格,才能使用。
(五)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是指經過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批準,作為統一本地區量值的依據,在社會上實施計量監督、具有公正作用的計量標準。
(六)計量器具:是指用以直接或者間接測出被測對象量
值的裝置、儀器儀表、量具和用于統一量值的標準物質,包
括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和工作計量器具。
(七)計量比對:在規定條件下,對相同準確度等級或者指定不確定度范圍的同種測量儀器復現的量值之間進行比較的過程,是計量標準的技術監督手段之一。
(八)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指計量行政部門依法設置或授權建立的計量技術機構,是保障我國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為計量行政部門依法實施計量監督提供技術保證的技術機構。
(九)計量檢定:是指為評定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確定其是否合格所進行的全部工作。
(十)強制檢定:是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所屬或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并列入《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內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定點定期檢定。
(十一)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是指為產業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的機構。
(十二)標準物質:是指一種已經確定了具有一個或多個足夠均勻的特性值的物質或材料,作為分析測量行業中的“量具",在校準測量儀器和裝置、評價測量分析方法、測量物質或材料特性值和考核分析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以及在生產過程中產品的質量控制等領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七、解讀機構及咨詢方式
解讀機構: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計量處
具體聯系人:周娜
咨詢電話:0531-8178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