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今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首次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方向明才能思路清,思路清才能謀劃準。
時節如流,翻開近年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絢麗長卷,亮點閃耀、精彩連連,理論武裝凝心鑄魂,主流輿論鞏固壯大,文明水平持續提升,文化產業活力迸發,城市軟實力不斷增強。
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緊扣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堅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守正創新、奮斗進取,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理論鑄魂 讓黨的創新理論傳遍萬家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
如何把“大道理”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話”,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座城市在實踐中給出了答案。
“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于我們樹立核心意識、獲得理論智慧、指導工作實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濟南市組建了黨的理論宣講團、“怎樣干好”展示團、先進事跡報告團、優秀黨課巡講團、紅色經典巡演團“五個宣講團”,深入全市15個區縣(功能區)上門送學,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各類上門送學活動80場次,全市3.1萬余名黨員干部受益。
近年來,濟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始終聚焦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以思想之旗凝聚奮勇前行的磅礴偉力。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濟南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為抓手,健全組織管理、列席旁聽、定期通報各項學習制度,示范帶動全市各級黨委(黨組)持續用力把黨的創新理論學懂弄通做實。
無論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還是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都要把學習平臺建設和應用抓緊抓實。“‘學習強國’書吧成了融合閱讀、聽書、線上資訊前沿、傳統文化傳承、黨史微宣講、文明實踐課堂等資源的群眾學堂。”今年3月,全市首家“學習強國”書吧線下體驗空間在市中區新市區社區正式啟動。在“線上+線下”聯動中,“學習強國”平臺真正成為了群眾日常理論學習的“掌中寶”。
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濟南實施了“一十百千萬宣講工程”,健全宣講考評機制,打造“理響泉城”理論品牌,構建“1+15”宣講品牌矩陣,學習強國學員總數達到157萬,組織開展各類宣講活動8萬余場,受眾3000余萬人。
同時,深入開展理論研究闡釋。編制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組織開展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立項課題180余項,刊發理論文章80篇,推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為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理論在學習中入腦入心,思想在洗禮中進步升華。一次次學習研討,一場場宣講報告,一篇篇理論文章,讓黨的創新理論在濟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圍繞中心 讓主流輿論成為時代強音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深情似海、厚望如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山東、親臨濟南視察,對山東、濟南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作為省會,濟南錨定“三個走在前”,全力以赴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努力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邁向新征程,需要持續唱響主旋律,不斷匯聚強省會建設的強大合力。
近年來,濟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好新聞宣傳的“時度效”,用生動的筆觸、優秀的作品,展現城市幸福活力的新形象,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新濟南。《中國新聞周刊》發布的2022“年度影響力榜單”,濟南市被評為唯一的年度城市,城市名片更加閃亮。
重大主題宣傳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濟南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題主線,統籌開展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辦好“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牢記總書記囑托,書寫新時代答卷”等專欄,推出宣傳稿件6000余篇,展現廣大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奮斗進取的扎實行動。
新聞宣傳濃墨重彩。緊扣全市中心工作及重大決策部署抓選題、抓策劃,圍繞“強新優富美高”六字強省會戰略目標、項目突破年、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發展、數字濟南建設、人才工作、鄉村振興等,精心策劃“現代產業瞰濟南”“數字先鋒城市濟南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村有好戲”“海右人才節”等宣傳活動,實現在中央媒體發稿3566篇,位列全省第一。全力打造“濟南發布”傳播矩陣,聚焦“濟南市四大主導支柱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縱深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數字濟南創新引領”等系列主題,策劃組織新聞發布活動173場。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濟南堅持移動優先,聚焦全媒體建設,推動市屬媒體強化融媒體平臺建設,開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力、服務力評價,新黃河客戶端下載量已達到8527萬。加強與中央、省及外地知名媒體合作,舉辦全國知名新媒體總編輯看濟南活動,打造了立體多樣的全媒體傳播格局。目前,以十大雄文工作室、十大短視頻工作室、“理響泉城”工作室、泉城發布廳、泉城文藝廳和濟南國際傳播中心為基礎,探索創建了“三室兩廳一中心”的宣傳載體平臺架構。推出原創網絡雄文8000余篇、原創視頻3000余條,累計發布700位先進典型,濟南國際傳播中心海媒賬號海外關注人數超45萬。
精心策劃的新聞報道,不僅正能量滿滿,而且點擊量大,讓新時代的濟南聲音傳播更遠。
以文潤城 持續提升城市軟實力
“城是濟南城,湖是大明湖,樓是超然樓!”憑借“絕美”的亮燈瞬間,擁有700多年歷史的超然樓成為現象級網紅打卡地。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近年來,以文興城,以文塑城,已成為濟南城市發展的共識。如今,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圖景、歷史底蘊,經時間沖刷卻煥發出更加靚麗的活力。
2022年,濟南在省會城市中率先提出并系統推進城市軟實力建設,開啟了全面提升軟實力的全新實踐——
高規格出臺《關于提升城市軟實力 創建文明典范城的實施意見》,以建設“十城”為軸,系統推動城市軟實力加快提升;與北京大學共建全國首個城市軟實力研究院,開創全國先河,著力打造引領全國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樣板;謀劃軟實力1.0至5.0五個階段的躍升之路,為破題軟實力建設提供遵循、指明方向。
如今,濟南城市軟實力穩居全國前十之列。當一座城市擁有了強大的軟實力,高質量發展的后勁亦愈發蓬勃。
近年來,濟南文化進步提升的步伐堅實有力——
持續擦亮城市靚麗文化名片。“故鄉濟南歡迎您回家!”“泉城的水養育了您,感謝您的反哺!”最近在濟南市美術館舉行的韓美林藝術展,在濟南掀起了一波看展熱潮。這位從濟南走出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大師,用自己的作品為家鄉奉獻了一場藝術的饕餮盛宴。濟南召開全市文化建設座談會,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明確8大領域85項工作內容及重點項目,吹響文化強市建設新征程進軍號。
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建立泉城高質量提升工程重點項目庫,11部作品入選“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創新打造“泉城文藝廳”,成功舉辦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終評。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新建泉城書房8家,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3萬余場次、全民閱讀推廣活動2100多場,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傳統文化傳承弘揚。近年來,濟南推動龍山文化、泉水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用起來、新起來、活起來”。扎實推動新時代古籍工作,持續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作,協調推進明府城、百花洲、老商埠等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成功舉辦2023中華“二安”文化旅游節,打造全國首部4K超高清黃河流域文物活化短視頻《從河說起》,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錦陽關段)、黃河文化博物館等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高質量推動產業發展。聚焦優化文化產業整體規劃布局,濟南制定出臺《濟南市文化數字化行動計劃》,積極培育出版、數字影音產業、創意設計產業集群鏈主企業。成功舉辦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第四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暨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等高端文化展會活動,展會規模再創新高。
一個“內外兼修”的濟南,城市軟實力不斷進階。
向上向善 讓文明新風潤澤泉城大地
“不用站在寒風中等車,暖和多了。”在萊蕪區牛泉鎮賀小莊學生驛站,正在等待校車的學生開心地說道。為改善孩子的候車條件,萊蕪區建成啟用了57處這樣的“學生驛站”,為等待校車的孩子們提供遮風擋雨的溫暖場所。
這樣的小切口、小故事,從細微之處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暖心溫度,讓群眾對幸福更有感。近年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重中之重,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切實推動文明城市創建提檔升級——
健全濟南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專班,完善全域創建、全員創建、智慧創建、常態創建工作機制,協調推進135項為民實事落實落地。開發“文明橙”濟南精神文明建設管理總平臺,打造集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文明實踐、典型選樹等功能板塊于一體的“線上文明辦”,創建效能大幅提升。
文明風尚氛圍濃厚。“一城大愛暖泉城·愛涌泉城”2022年度公益評選頒獎暨助力“鄉村振興”系列公益行動啟動儀式上,來自各行業各群體的52個團體(個人),用他們的奉獻精神為城市樹立了一個個道德標桿。濟南扎實開展第九屆道德模范和首屆“泉城楷模”選樹工作,83人(組)榮登“濟南好人榜”,38人榮登“山東好人榜”,2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擦亮文明底色,傾力打造品質之城。濟南深入開展鄉村文明行動,規劃建設7條非沿黃展示帶,舉辦“兩節四集四賽系列活動”近4000場。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及基地、廣場、公園、家庭站6000余處,建成20余條文明實踐展示帶,累計開展“愛心集市”20期221場,服務群眾10萬余人次。
“在濟南這座‘好人之城’,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也在不斷汲取營養、獲得力量,做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以及退役軍人應該做的事情。”今年,因徒手爬樓救下火災中被困女孩的濟南人許亮授予“濟南好人”榮譽稱號后這樣說道。
走在濟南街頭,你會發現,每個人的平凡善舉是這座城市最美的風景,向善包容是鐫刻在濟南人骨子里的人文基因。文明,已經成為濟南社會發展最溫暖的底色。
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今天的濟南,正在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奮勇爭先。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把牢正確政治方向,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質量發展答卷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召開新就業形態和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
11-26
藝術盛宴扎堆來襲 打造濟南“文化暖冬”
11-17
我省50家老字號暨非遺文化企業參展進博會
11-05
全國首家影像博物館在濟獲批備案
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