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2023年9月,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6部門出臺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創業工作十項措施,力促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創業。我市人社部門將創業作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創新打造集政策扶持、平臺孵化、創業指導、賽事選拔為一體的全鏈條創業服務模式,創業帶動就業效應顯著。
政策“扶”
資金支持對于企業發展特別是創業初期具有關鍵作用。為鼓勵和扶持創業,我市出臺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十項措施,大刀闊斧對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進行優化升級,將經辦擔保機構調整為濟南融資擔保集團下屬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畢業三年內高校畢業生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實現經辦銀行全覆蓋,為創業者提供更有力支持。開展“創業提振貸”,省內高校在校生和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最高60萬元的貸款,創辦小微企業的貸款額度最高1000萬元。
同時,讓創業擔保貸款更好辦、更易辦。開展政策找人集中行動,充分利用工商、稅務、社保等部門信息系統數據進行比對,篩選潛在的政策享受對象向區縣推送,主動兌現名單內的企業或個人。2023年以來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22億元,落實各類創業補貼4600萬元,扶持市場主體7968家。
載體“孵”
近年來,我市人社部門最大化發揮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新載體和就業平臺作用,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務,加快推進黃河流域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建成“長清大學城創業服務站”,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創業路演、創業沙龍等“一站式”服務。組織開展2023年度市級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工作,對17家達標的申報單位予以認定,使創業孵化基地成為企業初創培育的搖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目前,全市共有市級創業孵化基地69家,孵化總面積292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08萬個,累計帶動就業10萬人以上。
導師“助”
如何讓年輕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少走彎路,得到針對性較強的創業培訓?我市人社部門迭代升級線上創業指導平臺功能,依托“愛山東”APP平臺,為4100多名創業者提供咨詢指導。充分發揮市創業指導中心作用,組織創業專家為140余個創業項目提供線下現場服務。
精心組織創業指導進基層活動,組織創業導師進企業、進基層、進社區、進園區、進商圈、進高校“六進”活動,廣泛開展政策解讀、主題宣講、交流互動和跟蹤指導,進一步拓展創業導師服務覆蓋廣度和深度,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業動能。活動期間開展創業指導176場,參與創業導師181人次。
此外,豐富“雙創”服務活動,組織創業導師開展服務10家創業孵化基地、舉辦10場創業巡診活動,以服務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初創企業、創意項目等為重點,開展實地調研。
氛圍“帶”
創業需要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也需要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我市人社部門積極構筑創業活動體系,面向高校畢業生,深入開展“優秀創業成功企業家進校園”宣講活動、“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創業導師泉城行”等專項活動,組織創業導師、優秀企業家等資深創業專家走進齊魯工業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山東管理學院等高校,開展創業講堂、創業論壇、創業義診等交流分享活動145場,舉辦“就業創業榜樣事跡分享會”,提煉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營造善于創新、勇于創業的良好氛圍。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不拘一格!濟南“快遞小哥”評上高層次人才
12-30
濟南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雙30條”
12-28
山東先進制造業人力資源發展聯合體在濟成立
12-20
再次成為“全國最佳”,濟南是怎樣做到的?
12-18
濟南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