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明確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大河潮涌,奔騰向前。梳理近年來濟南高質量發展的軌跡,“黃河”無疑是最具分量的著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首次把濟南放到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高度來謀劃,為濟南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縱觀國家重大戰略落地實施,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造就了一批引領發展的核心城市。隨著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濟南全面邁向“黃河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正加速書寫。
戰略機遇疊加,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連續4年寫入報告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并確定了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中,濟南地位更加凸顯。
在國家層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連續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先后出臺,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走深走實。
在省級層面,“強省會”戰略被寫入山東省黨代會報告。在《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中,實施“強省會”戰略、做強省會經濟圈等被頻頻提及,省會濟南被寄予區域發展的厚望。
在市級層面,2021年10月,《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出爐,成為全國第一個公開印發的地方黃河規劃。2022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磅規劃文件印發,為起步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勾勒出濟南起步區的發展新圖景。
眾多戰略機遇賦能下,濟南必須扛起高質量發展大旗。
高質量發展更實,“黃河文章”越發精彩
對于濟南而言,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既是機遇,更是責任。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濟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可以說是“龍頭中的龍頭”。
近年來,濟南不斷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不斷躍升,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看總量,2022年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全市生產總值為12027.5億元,比上年增長3.1%,跑贏全國增速,6年連續跨越6個千億元臺階。
看產業,四大主導支柱產業持續壯大,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56%以上,獲評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到47%,發展水平躋身2022年全國城市排名第6位。
看創新,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不斷強化,8項創新指標穩居全省第一,“中科系”科研院所集聚科研人員超2000人,植物基因編輯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世界首個電磁橇設施成功運行,首個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建設全面推進,躍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強第36位。
看開放,對外開放能級大幅提升,2022年,實際使用外資突破30億美元關口,達到3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02%;外貿進出口總值2208.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3.9%。
可以看到,一個發展動能越發強勁、輻射帶動能力越來越強的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青綠底色更濃,黃河“生態名片”更加靚麗
“天氣暖和了,周末帶著孩子來露營,這里景色不錯,空氣也新鮮。”百里黃河風景區內前來游玩的市民周女士表示,這幾年濟南黃河沿線變化很大,林蔭廣場、兒童活動場地、林蔭停車場、自行車驛站等一應俱全,成為市民自發前來打卡的旅游熱地。
從“網紅打卡地”千畝銀杏林、“黃河櫻花大道”,再到實施濟南黃河堤防工程綠化提升改造,如今綿延百里的濟南黃河形成了2.5萬畝、300余萬株生態林帶。金色銀杏、紅色海棠、青色雪松、粉色紫葉李、黃色油菜花、法桐挺立、楊柳曼舞……植被層次豐富有致,四季風光不同,令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濟南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推進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行動,全面開展入黃支流綜合整治,實施濟西、白云湖等濕地公園保護修復,完成黃河百里風景區中心景區景觀提升工程,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形成景觀效果。
今年,濟南將圍繞打造黃河生態軸,加快黃河生態風貌帶鵲華公園、中央公園等建設,統籌做好徒駭河、大寺河等河道生態景觀打造,保護提升濟西、白云湖、玫瑰湖等濕地公園,切實筑牢生態保護屏障。
未來之城崛起,擁河發展腳步鏗鏘有力
春回大地,眺望黃河北岸,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內的比亞迪智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在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上,起步區集中開工8個重點項目,涉及四大領域總投資135.9億元,助力起步區加快成形起勢。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唯一支持建設的城市新區,濟南起步區是濟南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關鍵支點。
近年來,濟南進一步明確發展藍圖、產業規劃、人才政策,高規格推動起步區成形起勢。《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起步區建設制定了路線圖;《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細化“6+4+ 2”的產業主攻方向;濟南起步區人才支持政策20條將助力構建一流人才生態圈,打造青年友好新城區。
起步區建設正加速起勢,發展規劃獲批實施,“1+4+16+N”規劃體系逐步完善,主要指標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2022年,起步區引進了36個產業類項目,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整車下線,總投資超過400億元,累計簽約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
當前,濟南正站在新起點、以全新姿態,全力以赴寫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濟南答卷”,把高質量發展的無限生機一筆筆描繪在濟南的每一個角落。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獲省級典型案例稱號
02-15
我市拆除3座浮橋
01-27
強省之所強 濟南“挑大梁”
12-08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濟召開
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