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大交通 大樞紐 大平臺”——2023濟南·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濟南舉行。會上,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翟立波以“陸海聯動物暢其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為題,進行了專題推介。
濟南加快完善“一軸二廊三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濟南憑借“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通”的區位優勢,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會城市,濟南是銜接南北動能傳導、聯動陸海雙向開放的戰略要地,是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重要支點,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動能強勁。目前,濟南圍繞創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快完善“一軸二廊三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努力構建“通江達海聯世界,物暢其流走八方”的現代物流通道格局。
鐵路方面,濟南“米字型”高鐵建設正加快推進,全市鐵路通車總里程達801公里,其中高鐵通車里程400公里,從濟南乘坐高鐵可直達全國254座城市。
公路方面,濟南“二環一聯十六射”的高速公路正快速編織成網,通車里程近800公里,其中雙向六車道以上占比近70%。
航空方面,加快實施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建成后預計達到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的保障能力,通達海內外190多個城市。
水運方面,小清河全線復航在即,預計2030年貨運需求達到4000多萬噸,這條河海聯運的“黃金水道”將成為黃河流域綜合運輸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濟南正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作為東西南北聯通要沖之地,濟南自古商貿物流繁華,誕生了江北第一茶市、江北第一肉類水產批發市場。進入新時代,先后獲批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國家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濟南正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濟南擁有各類物流企業近萬家,規模以上物流企業營業收入近千億元。國家3A級(含)以上物流企業130余家,5A級物流企業19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物流業招商引資投資額連續4年超百億元。
物流設施日趨完善。加快完善“一核一帶七園”物流空間布局,其中“一核”為濟南國際陸港,是濟南市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區;“一帶”為省會物流產業帶,是濟南市物流業的“副中心”;“七園”為七個現代物流園區,是覆蓋市域、輻射周邊的物流骨干節點。中國北方生活資料分撥中心、“齊魯號”中歐班列(濟南)集結中心等57個骨干物流項目正加快推進,總投資達500多億元。
物流網絡持續拓展。國際(地區)貨運航線累計開通20條,通達10個國家、14個城市,實現歐美亞全覆蓋。加強山東沿黃城市協作,中歐班列通達20個國家、4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2600列。濟南—黃島鐵海聯運班列推行“鐵海E通”,實現“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陸海統籌支點作用更加突出。打通至東部沿海、成渝、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地區等國內鐵路物流通道,全市鐵路集裝箱發送量連續兩年增長超30%。擁有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2家,省級郵政、快遞分撥中心13處,均居全省首位;城市配送網點5000余個,4699個建制村實現快遞進村100%全覆蓋。
物流新技術廣泛應用。加快發展智慧物流,推動建設濟南市口岸物流大數據平臺,繪制全市物流產業發展數字化地圖;網絡貨運、數字倉庫等“互聯網+”物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蘭劍智能、大舜醫藥等企業,自主研發的物流技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加快發展綠色物流,2021年以來,近50家物流企業被認定為中國綠色(星級)倉庫,數量居全國首位。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小清河2023年6月底將復航
05-24
省會經濟圈七市同步開展“兩客一危一重”執法行...
05-24
大學生可“刷臉”免費乘濟南地鐵
05-10
今年全省將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3100億元以...
04-17
399元五日內可多次換乘!“高鐵環游齊魯”旅...
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