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在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全市金融運行總體穩中向好,各項主要金融指標保持有力增長,金融業發展穩健良好。
主要金融指標穩中向好。上半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完成592.95億元,同比增長9.1%,分別高出全國、全省增速1.8個和1.2個百分點。截至6月末,全市社會融資規模余額42480.2億元,較年初增加2923.5億元,同比多增818.2億元,同比增長11.9%;全市新增直接融資1918.92億元,穩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長32.5%,其中股權融資25.94億元,債券融資1892.98億元;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7855.6億元,占全省的比重為20.7%,同比增長1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1.4個和0.2個百分點;全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35.9億元,同比增長19.9%。
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科創企業獲貸率穩步提高,截至6月末,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621.7億元,同比增長34.3%;科創企業有貸戶數3535戶,獲貸率40.6%;科創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68%,較去年同期下降0.45個百分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出臺了以“六專機制”為核心的科創金融機構認定標準,在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先行試行。深化科創金融產品創新,31家駐濟金融機構共推出科創專項信貸產品64款。相繼推出“人才貸”“人才保”“人才路演”等人才金融服務品牌,“人才貸”累計備案金額6.39億元;啟動高層次人才創業保險試點工作,創新開發“研發設備損失保險”等7個保險品種。高標準舉辦2023濟南科創金融論壇,發布首期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濟南綜合景氣度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位列第10位。成功獲批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濟南第3個國家級金融改革創新試點落地。印發《濟南市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零售消費、稅費繳納、代發工資、普惠貸款等90余大類場景實現數字人民幣結算無縫嵌入。截至6月末,全市共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134.14萬個,交易額17.63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深化政金企合作,相繼推動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德國安顧集團、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與濟南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大各金融機構在信貸政策、資金規模等方面的傾斜力度,新爭取意向性融資支持7500億元。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根據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管部提供數據,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296.9億元,同比增長22.1%;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60.1億元,同比增長79.3%;基礎設施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5.3%,分別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0.1個、67.3個和3.3個百分點。
企業上市工作取得新進展。啟動實施企業上市“荷尖計劃”,分階段、分梯次、分領域培育優質后備企業,提供各類要素、政策支持及領導包掛、專班專員服務。加強企業上市培訓輔導,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山東服務基地平臺效應,累計舉辦培訓30余場,服務企業1000余家。今年以來,潤華服務、科源制藥、海看股份3家企業相繼成功上市,此外還有3家企業過會待發,7家企業在交易所問詢,14家企業在山東證監局備案輔導。截至目前,全市擁有上市公司58家、股票60只,總市值超過7000億元,上市地點覆蓋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主要證券交易所。積極打造“海右”路演品牌,推動企業路演、金融機構對接。路演大廳自4月啟用以來,舉辦活動數十次,參加企業800余家。
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扎實開展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在全市推行“0531”工作法,集中開展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轄內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大額授信企業、上市公司等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進行排查監測;按月對到期債券存量規模、兌付情況進行摸排。上半年,濟南企業未發生債券違約風險。全市信貸資產質量居全省前列。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山東啟動金融審計三年行動計劃
06-17
濟南正式獲批開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
06-16
一季度市中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80.8億元
06-13
我市獲批開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
06-13
《濟南市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
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