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會上,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霍敏作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3年,全省法院收案229.7萬件,結案225.1萬件。其中,省法院收結案均為2.6萬件,審判執行質效持續走在全國法院第一梯隊。
審結一審涉黑惡案件178件
2023年,全省法院著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審結一審刑事案件8.1萬件、行政案件2.5萬件,以高質量司法服務構建新安全格局。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一審涉黑惡案件178件1000人,追繳“黑財”9.7億元,金懷華、趙茹美、李英德等一批為害一方的“礦霸”“市霸”被繩之以法。依法嚴懲腐敗犯罪,審結一審貪污賄賂、瀆職等犯罪案件699件784人,其中原中管干部4人、原廳局級干部49人,李文喜、王濱等被判處死緩并終身監禁,彰顯黨中央有腐必懲、有貪必肅的堅強決心。
審結騙取社保資金、套取補貼、侵吞集體財產等案件567件,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落實受賄行賄一起查,審結一審行賄案件27件37人。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071件1865人,判決追繳贓款8.7億元。保持嚴懲犯罪的高壓態勢,審結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3509件4373人,依法懲處襲警、醫鬧、校園暴力等行為,人民群眾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審結危害生產安全犯罪案件78件122人,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依法判處重刑,守護生產安全。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490件942人,對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分子依法宣告從業禁止。審結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4135件8267人,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健全金融專業化審判機制,審結一審金融案件20.6萬件,有效維護金融安全。
化解金融不良資產3300億元
2023年,全省法院制定一系列司法服務保障意見,審結一審民商事案件124.1萬件。其中,妥善審結買賣合同、投資貿易等案件26.9萬件,依法認定合同效力,鼓勵誠信合法經營,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持續開展拖欠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賬款案件的專項執行行動,執結5.9萬件,執行到位298億元。開展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對5.1萬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功能,優化辦理破產程序,審結各類破產案件1917件,化解金融不良資產3300億元,盤活存量資產760億元,安置職工11萬人,助力員工不失業、生產不停頓、企業不倒閉,促進轉型升級。
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和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等保護力度,審結涉5G通信、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一審知識產權案件3.1萬件,保護創新、激勵創造。立足農業大省、種業大省實際,出臺加強保障農業強省建設和糧食安全的16條意見,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簽署協作框架協議,守護“農業芯片”,為齊魯糧倉擰緊“安全閥”。加強數據權益保護,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省委網信辦等部門,出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規則,審結“大數據殺熟”“平臺虛擬權益”等案件7815件,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服務保障美麗山東建設,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1.7萬件。其中,健全完善公益訴訟機制,審結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46件,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審結涉民生案件33.9萬件
2023年,全省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萬人成訟率”向同級黨委報告制度全覆蓋,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全省所有人民法庭、1.1萬家基層解紛組織接入調解平臺,滿足人民群眾多元解紛需求。聯動全省2844個專業調解組織、1.4萬名調解員,訴前成功化解各類糾紛67.7萬件,居全國法院前列。加強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全省人民法庭辦案51.5萬件,占全省法院結案總數的22.9%,促進城鄉基層治理。
保障民生權益,依法審結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涉民生案件33.9萬件。妥善審結涉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等“三農”案件8239件。妥善審結婚姻家庭案件15.6萬件,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115份,為婦女、兒童、老人筑起法治護盾。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從業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依法化解勞動爭議糾紛6.8萬件。堅持“當賠則賠、應救盡救”,審結國家賠償和司法救助案件2195件,決定賠償2241.9萬元,發放救助金5625.9萬元。
切實破解司法難題,健全綜合治理執行難大格局,加強網絡查控系統建設,完善“事務集約、繁簡分流”執行權運行機制,執結60.4萬件,執行到位1706億元。組織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涉民生專項執行行動,執結9.4萬件,執行到位67.7億元,讓老百姓及時拿到“真金白銀”。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元素”閃耀!省政府工作報告“點題”強省...
01-23
省政府工作報告列出2024年“民生清單”
01-23
“數讀”省政府工作報告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