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和考古大省。至2024年山東全省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多達22次。其中,濟南市有8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成就在全國各城市中居于領先。
濟南市獲得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如下:
城子崖龍山與岳石文化遺址
獲獎年度:1990年
時代:龍山、岳石文化
遺址位于章丘區龍山街道武源河東岸臺地上,是中國第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發掘和出版考古報告的古城址,1930年和1931年曾先后兩次發掘。城子崖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具有開創性意義,對認識和研究東方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填補了我國早期城市發展史的學術空白。
長清縣仙人臺邿國貴族墓地
獲獎年度:1995年
時代:周代
墓地位于長清區東南20千米的五峰山之陽,是一處典型的河旁高臺遺址,先后包括了岳石文化和西周、東周、漢代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遺存,其中以西周早期聚落和周代邿國貴族墓地的資料最為豐富和重要。邿國是周代東方一個附庸小國。這一墓地的發現不僅補充了文獻記載的不足,更為邿國歷史研究提供了可靠豐富的材料。
長清西漢濟北王陵
獲獎年度:1996年
時代:西漢
該墓位于長清區歸德街道雙乳山山頂上。其中1號墓出土的隨葬品達2000余件,種類主要有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錢幣、車馬器具和家畜家禽等。據推測,墓的主人應是西漢濟北國最后一代王劉寬。此墓對漢代諸侯王墓的考古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章丘西河遺址
獲獎年度:1997年
時代:后李文化
遺址位于章丘區龍山街道龍山三村西北500米處,遺址西部和北部為巨野河支流——西河所環繞,因此而得名。遺址包括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隋唐和清代遺存,以后李文化遺存最為豐富。西河遺址對研究后李文化、完善山東地區考古學文化譜系、聚落考古等都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章丘洛莊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
獲獎年度:2000年
時代:西漢
遺址位于章丘區棗園街道洛莊村西約1千米處。2000年對除主墓室之外的陪葬坑和祭祀坑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據推測應為西漢初期呂國國王呂臺墓,下葬于公元前186年。陪葬坑大體可分為6類:出行儀仗類、兵器類、倉儲類、飲食起居類、樂器類、犧牲類。分布于封土中的祭祀坑共計19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
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
獲獎年度:2003年
時代:西漢
危山位于章丘區圣井街道寨子村南部。考古發現中、小型墓葬20余座,窯址3座。從陶制車馬和兵俑的形制及陪葬墓出土的隨葬品分析,相關遺跡應屬漢代早期,基本可定為西漢濟南國王劉辟光的陵墓,其下葬年代當在公元前154年。
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址
獲獎年度:2010年
時代:商代
遺址位于歷城區王舍人街道大辛莊村東南,文化遺存主要屬于商代,并有周代和漢代遺存。遺址最早發現于20世紀30年代,大辛莊遺址的歷年考古工作發現了大量商代重要遺跡、遺物,建立了魯北地區商文化編年體系和年代框架,確立了商文化“大辛莊類型”。
章丘焦家遺址
獲獎年度:2017年
時代:大汶口文化
遺址位于章丘區西北20千米處,文化遺存主要屬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并存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漢代遺存。2016年至2021年,先后四次對遺址進行系統的調查和發掘,重要考古發現均屬大汶口文化時期,其中有墓葬300余座,祭祀坑十余座,房址百余座,灰坑千余座。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遺物,填補了魯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2024濟南花朝節特色活動出爐
03-21
弘揚雷鋒精神書刊文創精品展開幕
03-04
我市青寧村墓地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03-02
春節假期28家景區共接待游客470.5萬人次
02-18
來文物場館過個“文化年”
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