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經濟大省、制造業大省,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和31個制造業大類,需要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隊伍作為支撐。3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技能山東建設、構筑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有關情況。
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494萬人
近年來,我省緊貼工業經濟、山東制造,深化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改革,鍛造了大批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主要呈現總量大、發展快、層次高的特點。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潘文勇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494萬人,居全國前列;技工院校215所、在校生45萬人,分別位居全國第一位、第二位。2023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31.8萬人,同比增長45%。高技能人才總量突破400萬人,現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技能人才70人,全國技術能手695人,齊魯首席技師2102人,山東省技術能手3599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領軍人才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十四五”以來,全省技能人才量質齊升。其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突破,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4個、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160個。技工教育方面,建成以技師學院為主要層次、技工學校梯次發展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2023年全省招生18.4萬人。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工院校開設“訂單班”“冠名班”989個,為比亞迪、奇瑞、齊魯制藥等企業定向培養技能人才,全省各類“訂單班”“冠名班”在校生達3.7萬人。
評價激勵是人才成長的不竭動力。我省堅持以實績定待遇、評獎勵,打破人才成長瓶頸和“天花板”,讓技能人才能夠受尊重、得實惠,實現“名利雙收”。比如,創新激勵制度,為759位高技能人才發放“山東惠才卡”,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就學、職稱評聘等29項服務。
技能大賽是發現人才、激勵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我省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常態化開展各類技能競賽,一大批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比如,在剛結束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集中選拔活動中,我省有兩名選手獲得第一名,將代表國家出征9月份在法國里昂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加大工學一體化改革力度
去年底人社部與山東省政府簽署了共建“技能山東”框架協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劉保儉介紹,這是我省首個以技能為主題的部省協議。人社部將在推動實施國家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給予我省大力支持,加快我省技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助力打造一支滿足強省建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具體包括,在推動國家戰略方面共建共促。我省將創新省際交流合作,牽頭組織開展第一屆黃河流域職業技能大賽,設立黃河流域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職業技能培訓師資研修中心,促進沿黃省份技能要素充分流動、技能人才素質水平持續提升。
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共建共促。我省將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優化技能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推進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評價改革工作,推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國際化,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共建共促。我省將加大工學一體化改革力度,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技師學院和高級技工學校普遍實行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其他技工學校50%以上專業實行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改革,全省一體化教師認證比例達到60%以上。同時,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公辦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生均撥款標準,加強技工院?;A建設,促進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
在提升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方面共建共促。我省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借鑒國外技能人才培育先進理念,指導省內技工院校與海外中資企業、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展深度合作,推動技工教育走出國門。
實施“技能山東”建設推進行動
在全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時期,如何打造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我省將加強人才培養規劃,提高人才培養質效,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加快建設技工大省、技能強省,建設技能型社會。其中包括,聚焦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能人才需求,建立科學完善的培養規劃,指導技工院校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發展。今年,我省將實施“技能山東”建設推進行動,展示成果、表彰先進、加強交流,營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
同時,出臺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支持政策,提升技工教育辦學能力。對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技能人才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動態調整和優化技工院校專業,建設一批前沿專業,促進技能人才精準供給,增強服務大局能力。深化技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優化職業技能與專業技術職稱貫通評價制度,培育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將山東省技術技能大師等技能領軍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范圍,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激勵制度。
預計到“十四五”末,我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35%;到2030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00萬人以上。
豐富技能人才等級晉升路徑
技能人才評價是優化技能人才配置、激發技能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我省將堅持“質量優先、需求導向、縱深推進”原則,聚力打好“拓、促、創、強”“組合拳”,推動技能人才評價與高質量充分就業同頻共振、與產業轉型升級同向同行、與技能人才成長同步發展。
其中,在激發技能人才活力方面,積極推進“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給予技能人才更為開闊的成長環境和上升通道。支持具有行業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大型企業試行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在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項目技術攻關、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豐富等級晉升路徑方面,擇優選擇管理制度齊全、社會信譽良好、激勵機制完備的自主評價企業,探索開展職業技能等級直接認定試點,打破學歷、資歷、年齡、比例等限制,對技藝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直接認定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推動技能評價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與使用、待遇相銜接。
在促進技能就業創業方面,聚焦鄉村振興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傳統技藝傳承和勞務品牌打造等,培育“魯滋魯味”“魯藝魯品”專項職業能力品牌,深入挖掘特色項目,組織開發考核規范,培育優質考核機構,推動考核規范化開展,以專項職業能力“微技能”,促進技能人員“穩就業”,服務特色產業“大發展”。
在滿足多元評價需求方面,圍繞服務重點戰略實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就業創業等目標,穩步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加強新職業信息征集和職業標準開發,不斷提升技能人才評價服務精準度。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海右青年人才交友會吸引2000余人報名參加
03-25
我市前兩月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1....
03-24
2023年度第二批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
03-12
逐“新”提“質”蓄能未來
03-09
濟南出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雙十”行動(202...
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