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1137010000418859XL/2025-01136 組配分類: 專家解讀
- 發布機構: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日期: 2025-03-14
- 標題: 專家解讀:濟南大學顏梅處長解讀《濟南市深化市校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
- 發文字號:
專家介紹:
顏梅,現任濟南大學科技處處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研究聚焦材料、化學領域,針對國家在有機硅、高分子聚合物等方面的需求,開發功能化高分子材料,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在Adv. Funct. Mater.等頂級期刊上發表SCI收錄學術論文近10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5篇,多次被邀作為封面文章發表,SCI他引3000余次,H指數53。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余件,相關研究成果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首位),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8年首位),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7第三位),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2首位)。
近日我們邀請到濟南大學顏梅處長就《濟南市深化市校融合發展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以下簡稱“高校20條”(2025版)〕相關內容進行了解讀。
問:“高校20條”(2025版)在修訂過程中主要原則是什么?
答:一是保留延續了好的政策。市科技、教育部門認真研究剖析了《關于加快駐濟高??萍汲晒D化深化市校融合發展戰略的若干政策措施》(濟政發﹝2021﹞15號)實施以來的政策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對推動高??萍汲晒邪l、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市校融合發展、高層次人才引育等成效明顯的,進一步鞏固并優化提升,持續給予高校院所有力支持。二是學習借鑒了各地先進經驗。政策主管部門充分學習借鑒了西安、南京、杭州、合肥、深圳等地先進經驗做法,在2021版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優化或補充完善,使濟南市政策措施保持在全國領先水平。三是突出了支持企業導向。政策充分考慮了駐濟高校院所實際,將支持措施和支持資金進一步聚焦到促進科技成果在濟南落地轉化、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轉化上來,以實現市場產業化為目標,調整資金支持方向、額度和方式,完善與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相適應的績效評價體系,提升支持項目的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成效。四是注重與相關政策銜接。注重與《關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濟南市科技成果轉化“倍增計劃”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省市文件銜接耦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問:“高校20條”(2025版)政策對高校院所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作用是什么?
答:一是?強化高校院所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對高校牽頭或參與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給予支持。建立“訂單式研發”合作機制,鼓勵高校與企業共建技術研發中心,聚焦四大主導產業開展定向攻關。二是?深化高校院所科技創新和轉化機制改革。支持高校建設高層次創新團隊、設立服務產業帶頭人工作室。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建立寬容免責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三是?保障政策精準性。?作為2021版政策的延續和升級,2025版措施通過優化支持方向和細化實施細則,提升政策精準性,破解“轉化難、落地慢”“創新鏈與產業鏈脫節”等問題,同時明確市校融合發展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政策長期穩定實施。
問:“高校20條”(2025版)對駐濟高校院所科技創新的意義是什么?
答:通過支持高校牽頭或參與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強化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可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源頭技術支撐。?建立“訂單式研發”機制,支持高校與企業共建技術研發中心,聚焦四大主導產業等領域定向攻關,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通過“校聘企用”機制和設立服務產業帶頭人工作室,可推動科研人才向企業流動,形成高層次創新團隊,為科技創新提供智力保障。
解讀機構及咨詢方式
解讀機構:濟南市科學技術局、濟南市教育局
具體聯系人:周銀虎 袁家勇
咨詢電話:0531-51708806、51708001
相關閱讀
